蒙阴聚力生态品牌提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去年12月1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命名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公告》,蒙阴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县区。围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一生态品牌,该县最大限度地巩固发挥好当地生态优势,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血脉、铸入骨髓、植入灵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规划引领建设美丽城乡
“以前农村大多都是‘千村一面’,现在很有看头,让人来了还想再来。”到野店镇烟庄村采风的摄影爱好者王相坤称赞道。
蒙阴县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加快《蒙阴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蒙阴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年-2022年)》《蒙阴县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规范》《蒙阴县村域生态文明建设规范》《蒙阴县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等编制工作,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县,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村镇,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繁荣生机小城镇和美丽有序农村社区。
县城方面,狠抓扩容提质,建成区面积达到22.6平方公里,污水处理率达9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被确定为山东省Ⅰ型小城市试点,依山、滨水、文化、商贸特色日益鲜明;小城镇方面,按照“优先发展示范镇、大力提升重点镇、全面争创特色镇”的思路,重在提升聚集力、承载力,形成了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沂蒙特点的美丽小镇。农村方面,坚持现代农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风光休闲区“三区”融合发展,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86个、社区服务中心78个,90%以上行政村“五化”稳定达标。
环境提升绘就“两山”底色
望不断的青山绿水,描不完的生态画卷,如今的蒙阴,生态发展的底色日渐浓厚。去年以来,蒙阴县以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空气、水、土壤监控力度,强化重要水源地、生态公益林、环境敏感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保护力度,同时,在定规划、上项目、搞建设方面,严格执行“不毁山、不填水、不砍树、少拆房”原则,坚守生态红线不动摇。开展了“绿满蒙阴”、大气污染防治、河湖生态治理、农药化肥双减等十大行动,高标准实施了流域治理、山川绿化、绿色通道和水系生态工程,年内新造林2.2万亩,抚育森林3万亩,综合治理河道10.6公里,推广药肥减量控制技术6万亩,对45家限制类工业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对6家淘汰类工业企业制定退出时间表。目前,全县9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61.8%,林木覆盖率达73%,修建水利工程6000余处,“百库千塘”总蓄水9亿立方米,确保了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指标继续保持领先。
制度创新力求常态长效
“我们村有5000多棵楸树,树龄都在30年左右。这种树有‘北方红木’的美誉,市场价值很高。我们对这些树实行挂牌保护,配备了专职护林员进行管理,现在村民们都说再穷也不能砍。”桃墟镇前城村党支部书记公维常说。
蒙阴县不断强化制度创新,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考核激励的思路,加快构建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立生态公益林和古树名木管护制度,出台公益林管理办法、禁牧护林管理办法,建立防火护林专业队伍,将生态护林纳入村规民约,全县配备专职护林员523人,对45.5万亩生态公益林实行封闭式管护,对21处古树群、989棵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专人管理。该县还建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制度,出台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对国家有关法律、条例具体化、严格化,以强烈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严禁一切捕杀、出售、食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该县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制度,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围绕“研究、部署、检查、考核、问责”五个环节,将环境保护责任一层一层落到底,实行生态保护“一票否决”,进一步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长效发展。李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永超)近日,临沂市2018年度水环境质量通报出炉,全市13个国、省控断面考核指标均值全部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蒙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