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京堂:山村巨变的领路人

临沂日报 2019-02-25 09:25 大字

“美丽的新盛我的家,春来芳菲花如海,秋到果香飘天涯,梓河两岸风光好……”行走在蒙阴县野店镇新盛村,处处感受到一股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气息:房屋错落有致,街巷干净整洁,村民淳朴善良。和谐、整洁、向上,构成了新盛村一幅美丽画卷。

从落后到先进,从脏乱到和谐……新盛村巨变的背后,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村能有今天的变化,一靠党的好政策,二靠村党支部书记苏京堂带领我们改变山村面貌……”

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新盛村是一个偏远的山区村,全村578户1921口人,以果品产业为主导产业,果园面积3100亩。今年50岁的苏京堂脑子活肯下力,他自己说用抓生产的思路抓生产致富。几十年来,他承包荒山100亩,种植蜜桃、苹果和板栗,年收入30多万元。

随着规模的扩大,全村出现了果品储存难、销售难的问题。2009年8月,苏京堂出资600万元成立了蒙阴新大地果品专业合作社,以绿色无公害、高效优质果品为目标,按照“基地+农户+合作社+市场”的形式,规划建设了新庄片果品精品示范园,覆盖新盛、石泉、苏家沟等5个村,果园面积达2000亩,年果品产量达5000余吨。严格按照“六统一”的标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标准管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完成了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

近年来,苏京堂先后投资建设了1万吨冷风库、3000平方米的果品包装车间和800平方米的纸袋加工车间,为社员提供果树种植技术指导、果品储藏及销售、化肥农药购买、果袋生产销售等服务,2018年营业额突破8000万元,带动周边5个村庄的700多户社员人均增收1500多元。

乡村发展的领路人

新盛村过去一直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连年“空壳”。“手里无米群众不听”,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大降低了村民的满意度。为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2014年新一届村党支部换届后,村党支部书记苏京堂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掘盘活村集体果园、商业街等资源,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

村集体有钱了,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民生工程。先后完成2万平方米的户户通和9公里的生产路,将道路修到了田间地头,方便销售运输。加固水库2座,修建大口井3个,新上配电台区1台,架设电灌3个,铺设管道3.6万米,可增加灌溉面积1000余亩,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生产环境。投资100万元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了村“两委”的服务硬实力。同时,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羊、兔养殖,羊兔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后,沼渣沼液进果园,果树叶喂羊或加工成兔饲料,新盛村成为“畜-沼-果”循环农业的示范。

为民解困的贴心人

今年65岁的贫困户郭长友,老伴去世的早,儿子患有尿毒症,家庭困难。苏京堂动员他加入合作社,通过物资务工等方式,郭长友年增加收入4000多元,解了燃眉之急。

“他是我们的贴心人。”村里人都知道,苏京堂从担任村干部开始,从没停止帮扶村里的贫困户。苏京堂充分利用合作社自身的资源优势,对全村28户贫困户实行“产业链”式扶贫。土地流转环节,每亩果园每年流转费1500元。生产环节,为贫困户提供优良果树品种,举办培训班并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与管理,免费提供咨询。农资使用环节,为贫困户免费提供5000个苹果袋、5000个桃袋,价值180元的化肥两袋和120元的农药。储存环节,为贫困户提供果品储存场所,并减免10%的储存费用。劳动就业环节,贫困户本人工资高于正常工资的5%;若贫困户子女在本合作社务工,月工资3000元,并对其父母给予400元帮扶。销售环节,每斤至少高于市场价0.1元并优先收购。

如今的新盛村,果树结出金元宝,生态成了聚宝盆。“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不久前获得沂蒙乡村振兴好支书的苏京堂这样说。

张圣虎 鞠春娟 丁立国

新闻推荐

“胡捣鼓”真乐和 锅碗瓢盆改出“土味”乐器农民组乐队登上央视舞台

进入腊月,胡捣鼓乐队排练了一首新曲《家乡美》,春节期间这个节目将作为他们的重头戏献给观众。本报记者邱明摄...

蒙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蒙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