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蒙阴:移风易俗树新风赢民心

临沂日报 2017-03-13 10:39 大字
本报记者 付然锋 曹鹏飞通讯员 张圣虎 郑敏

最近,蒙阴县常路镇常路社区红白理事会操办的一场丧事让人印象颇深:逝者亲人戴黑纱、孝牌、白花,行鞠躬礼,最主要的是逝者入社区公墓安葬了。常路社区红白理事会会长戚建学说:“以前办个丧事没有两三万弄不下来。现在提倡丧事简办,办一场丧事四千多元就够了,一天就完成,既少花了钱,又节省了时间。”

近年来,蒙阴县狠抓移风易俗,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在全县村居(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大力推行“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积极倡导“厚养薄葬短丧”新风,减轻了群众负担,在全县逐步形成了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

村里建公墓树殡葬新风

常路社区的杨学礼老人原本打算开春选个好日子自己修坟,红白理事会会长戚建学带他到社区公墓转了一圈,老人立即就改变了主意:“给国家节省了土地,给儿女省了资金,百年之后还是进公墓好!”

社区党总支书记秦立安介绍,公墓占地面积40亩,建墓穴2000套,按照“一树一墓一碑”原则安置。公墓节约了土地,不出现乱占坟头了,老百姓也省钱了,过去老百姓一个白公事,得花两万多块钱,现在有了公墓,自己不用修坟,能节约一万六千多块钱。为了推广新型公墓,社区还推出了一系列奖惩政策,规定在今年12月31日前,逝者葬入公墓,并且事主严格按照丧事简办标准的,由社区免费提供墓穴,并奖励现金1000元。

蒙阴县对公益性公墓建设进行奖补,其中,县财政对以村为单位兴建或联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面积达到五亩以上的公益性公墓给予奖补,验收合格后在城市规划区以内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城市规划区以外的一次性奖励5—10万元。对原有的散葬墓地,引导迁入公益性公墓,由政府免费迁移并免费提供骨灰安葬墓位或骨灰存放格位。目前,全县正在建设的公墓有11个,占地共164.6亩,总投资723.5万元,建设墓穴4454个。

千难万难党员带头就不难

“千难万难,党员干部带头就不难。我们发动全县党员干部行动起来,做‘流动的宣传车\’,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引领作用。”蒙阴县民政局长包西堂说。

为此,该县下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广大党员干部签订《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承诺书》,倡导党员干部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实行生态安葬,让群众看到破“旧”立“新”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严格控制丧事规模,规定办理不超过一天,禁止使用吹鼓手、搭台唱戏,丧事办理只吃一顿饭,不超过5桌,每桌10人不超过200元标准。该县还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奖惩激励措施,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对村级的年度考核内容,对违反规定的党员干部进行严肃处理。

生前多尽孝比什么都强

“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说白了都是做给活人看的,生前多尽孝比什么都强!”坦埠镇诸夏社区居民蹇令鑫说。

近年来,蒙阴县在农村广泛开展以树孝风、定孝规、做孝事、评孝星、建孝榜为内容的“五孝”厚养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厚养薄葬”观念,号召广大群众“有钱多尽孝,丧葬不铺张”。在全县发动群众建立孝老敬老理事会,将需要子女赡养的老人全部建档立卡,并将孝老敬老写入村规民约,对老人的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内容做了详细规定。每位老人的赡养费每年不少于3600元,由理事会向老人子女统一收取,然后逐户发放给老人。根据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特别是针对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独居、空巢、高龄老人养老难的实际,建设了农村幸福院,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相互照顾、自由生活的场所。目前,全县70岁以上农村老人大部分都与子女签订了赡养协议,有144个村庄完成赡养费收取,为9100余名老人发放了赡养费。另外,已建设农村幸福院66个,初步形成了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模式。

“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简\’的是经济花费,‘新\’的是社会文明。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厚养薄葬短丧\’,在全县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蒙阴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尚红霞说。 

新闻推荐

山东蒙阴:栽下摇钱树趟出致富路 农行推广“果农贷”、“扶贫四联贷”助农民致富

节气已到雨水,2月21日下午,沂蒙山区却突然下起了雪。刘宗成穿着厚厚的棉袄,依然感觉到了来势汹汹的寒流,天气预报说晚上会大幅降温。他望着远处渐渐发白的山峦,心里有些不安,担心山上的...

蒙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