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每个贫困户都有“来钱道儿”蒙阴依托产业发展推进***

临沂日报 2016-03-14 20:01 大字

□本报记者 立国

通讯员 国栋 炳成 公杰

本报讯 蒙阴县立足山区农业县实际,把产业扶贫做为***的核心,通过帮助贫困户对接龙头企业、扶助贫困村产业建设,实现“造血式”扶贫。

林果业和长毛兔养殖是蒙阴县的两大优势传统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县果园总面积达到100万亩,去年全县果品总产量达到26.7亿斤,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全县长毛兔存栏量达到600余万只,年产兔毛4000多吨,存栏量和兔毛产量均居全国县区第一位。在扶贫路上,该县锁定林果和畜牧业,加强政策引导扶持,积极帮助农民依托传统产业脱贫致富。“建这个葡萄大棚总共花了8000元,我自己才投入了3000多元,其它资金是村里帮助俺争取的无偿扶贫资金。有了好政策,俺家贫困户的帽子很快就能摘掉了。”垛庄镇蒙河村居民张学军说。张学军和老伴身体不好,重体力活不能干,去年村里帮助他一家发展了2亩桃园,今年又帮助他建起了一个0.7亩的葡萄大棚。为增加他今年春天的收入,村里帮助他提前订购了甜瓜苗间作到了葡萄大棚里,预计收入四五千元不成问题。目前,像张学军这样,蒙阴县已有五成贫困户发展起了蜜桃,四成贫困户养上了长毛兔。

在扶贫工作中,蒙阴县初步确定了果业、兔业、生态旅游业、来料加工、农村电商等五项主导扶贫产业,并坚持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来料加工等“稳短快”增收产业。云蒙湖生态区北太平社区的王秀花因丈夫重病,一家四口人陷入了生活困境。去年,她在村里的编织袋缝纫厂打工,一个月能收入1800多元,缓解了经济困难。目前,蒙阴县已发展来料加工企业、加工点 185个,从业人员6697人,去年累计发放加工费1.2亿元,人均月增收1500多元,有力推动了该县的扶贫攻坚。农村电子商务是一项新兴产业,该县依托县、乡镇电子商务中心为贫困村开设网店提供服务,动员乡镇、村及社会力量出资建设电商便民服务站,以服务站为基点,辐射带动周围村民发展电子商务。当地电商龙头企业、协会等优先选择贫困户的优质货源,并给贫困户提供适当工作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形成“一店带多户、带一村”的脱贫模式。

产业是***的“发动机”,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蒙阴县不断探索和创新各种产业扶贫模式。利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或其它组织参与,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农户+基地+市场、公司+农户+党支部、公司+农户+妇联、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等各种形式,千方百计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实现贫困户的脱贫。垛庄镇的欢乐家食品公司与蒙河村党支部及该村63户贫困户签订了脱贫帮扶协议,一方面安排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到厂务工,获取稳定的工资收入,一方面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黄桃种植,并全部兜底收购。去年,蒙河村贫困户中有29户因此实现了脱贫。

蒙阴县还根据每个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因户制宜、“一户一策”、“一人一措”,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全力做好结对帮扶。桃墟镇蒋家桥村84岁的肖宗杰没有劳动能力,但他去年底从村里养兔大户李英桂那里领到了 500元的“分红”。原来该村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在发展兔业脱贫中,有劳动能力的16户分别补贴2000元在家自养兔子,对66户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户采取大户代养分红的模式,将每户2000元直接补贴给长毛兔养殖大户,大户通过代养资金提高效益,至少5年内给每户每年分红500元,保证其如期脱贫。 

新闻推荐

三八节前夕蒙阴县妇联县老龄委一行先后到蒙阴街道家属

?“三八”节前夕,蒙阴县妇联、县老龄委一行先后到蒙阴街道家属院和洪河头村看望慰问了百岁老母亲徐段氏和卢善英,给她们每人送去了600元慰问金和价值千元的保健养生腰带。他们关切地询问了老人们生...

蒙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蒙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