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中:他们等不起,我怕来不及
为坦埠镇诸夏村97岁老兵宋树顺拍照。2015年9月3日,首都北京,胜利日大阅兵。由300名抗战老兵组成的第一方阵缓缓经过天安门。嘹亮的军歌,花白的头发,道道深刻的皱纹,抬手!敬礼!
他们给人留下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关于那段烽火岁月的民族记忆。
记录老兵是心中的情结
今年50岁的杨德中,蒙阴县自由摄影人,30年前误入摄影之道,得雅号“杨邪子”。他的父亲曾是一位参加过多次战役的老军人,长期耳濡目染,使他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崇敬之情,对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兵,产生了一种巨大的责任感——那就是把他们的现状记录下来,让他们的精神永放光芒。
岁月如梭,当年那些为抵御外辱而浴血奋战的老兵们现如今平均年龄已经到了耄耋之年,这个英雄群体正在慢慢消失。为将这些老英雄的精神永存人间,杨德中用最朴实的镜头画面记录老兵的肖像。他们就坐在那里,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带着时光的风尘,本身已经足够有力量。
为老兵拍摄是与时间赛跑
寻访老兵的过程异常艰苦,线索大多是通过老人们的口传中获得,往往只知道老兵的姓名并不知道哪个村庄,只能按名字和老人的大约想象到附近村里挨门逐户地打听。
随着时间的流逝,依然健在的老兵越来越少。有一次杨德中带孩子出去游玩时碰到了一位早已约好给他父亲拍摄的大哥,看到他左手臂上戴着一个“孝”字,经过攀谈才知道老人在前几天去世了,由于家离县城远,老人行动不方便,没有给老人留下一张照片。看着他无奈的表情,杨德中心里充满悔恨,也是在那一刻自己才明白,这些老人已经等了70年,每一天他们都在艰辛地与生命抗争。“他们等不起!我真的怕来不及!”
老兵在风中我在路上
拍摄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拍摄需要费用,老人岁数也大了,要想拍到最佳状态,还是要付出许多努力。杨德中说,早些年,拍摄要用胶卷,买一个胶卷连冲带洗大约50块钱左右,每次出去拍摄大都需要带五六个胶卷,当时的杨德中已经下岗,没有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妻子开的缝纫店做衣服维持家用,每次出去只能骑着自行车,天不亮就走,天黑后再回来。妻子看到杨德中这么辛苦,就拿积攒多年的6000元积蓄,给他买了一辆轻骑踏板摩托车代步。
在一次下雨后寻访归来的路上,由于道路泥泞加上天黑,杨德中不慎连人带车摔倒,忍着伤痛推着摔坏的摩托车走了30多里路,回到家时已经大半夜了,早上醒来发现相机摔了个七零八落。随后的几天里杨德中和媳妇商量着再买个相机,但当时连日常生活都很困难,实在没有钱买相机了。妻子出去借钱,几天后交给了他4000多元钱,这才有了新的拍摄设备。一次杨德中领着女儿到一家金店玩,女老板对他说:“邪子你真舍的,3000多买的项链你1000多就卖了。”杨德中这才得知,为了给他买相机,妻子回家借了3000元,还差1000多元钱,实在没有办法了,妻子就把她结婚之前自己买的项链拿出去卖了。
今年10月,杨德中把出版的《蒙阴画报》敬礼老兵专刊送到老兵们手中,91岁老兵王光胜感慨地说:“我们不会忘记战争,更不会忘记大家对我们的认同和关注。”
15年来,杨德中顶酷暑冒严寒,奔波10万公里,记录下100张面孔,100个抗战故事。老兵不曾死去,却在无声凋零,再不行动,就真的来不及了。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张圣虎
新闻推荐
7月12日,中国·蒙阴第五届赛桃会暨第二届网络蜜桃文化节开幕。记者了解到,今年当地的桃子品质较往年提高,价格也高于往年。同时,黄桃等特色桃的价格依然较高。据了解,中国·蒙...
蒙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蒙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