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第一书记”对症下药促乡村“蝶变”——— 市委组织部派驻蒙阴县垛庄镇豆角峪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临沂日报 2015-02-07 22:01 大字

□本报记者 曹鹏飞

通讯员 张圣虎 李朋

“以前,俺村就是个被遗忘的角落。自从市委组织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组到村任职后,村中许多久拖不决的难题迎刃而解。”近日,记者到蒙阴县垛庄镇豆角峪村采访,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庭海兴奋地说。

去年4月,市委组织部选派钱震和王荣阁到豆角峪村任“第一书记”。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他们把村情形象地概括为“偏、散、穷、旱”,并针对这“四字”难题对症下药,使豆角峪村逐步走上“蝶变”之路。

“以前的村委办公室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小学教室,6间房已全部成了危房,晴天掉土,雨天漏水。村里甚至连必要的医务室都没有。”周庭海说。为改变豆角峪村多年来简陋的办公条件,为党员、群众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第一书记”工作组决定把建设综合服务楼作为入村的第一项工作。现在服务楼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处于装修阶段。“我们在走访时,有群众给我们开玩笑,只要我们能给村里修上路,就给我们立碑记功。”钱震说,从群众的话语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群众对修路的迫切需求。据周庭海介绍,豆角峪村前几年利用村村通的优惠政策,修了10多公里水泥路,但是修成的水泥路只有4米宽,且坡度陡,行车十分不便。另外,豆角峪村规模最大的自然村三道梁,至今未通上水泥路。

“现在到三道梁长1500米、宽6米的路基施工已经完成,进出村马上就将有新的硬化路。”村民刘乃亮告诉记者,“第一书记”工作组还计划选取部分路段修建错车点,从而更方便村民出行。

豆角峪村有耕地2000多亩,但具备水浇条件的不足10亩。为了改变水白白流走的状态,“第一书记”工作组积极争取资金,在人口居住集中的山溪修建了5个小型塘坝。

“俺们村的收入主要靠板栗,但随着品种的老化和市场的不稳定,板栗收购价一直在低位徘徊。”村民王范玉告诉记者。为保障豆角峪村板栗种植这一传统经济收入,“第一书记”工作组了解到山东绿润集团正在推广板栗接穗改良项目,便和绿润集团取得联系,与该企业达成一致,将豆角峪村的板栗列入了推广范围。“新品种平均每亩增产300斤左右,绿润集团免费提供接穗,还每亩提供500元补助资金,收购价格比市场价也高。”王范玉谈到新技术推广到户难掩心中的喜悦。 

新闻推荐

近日蒙阴县常路镇鸣兴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为桃树授粉

近日,蒙阴县常路镇鸣兴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为桃树授粉。目前,在该合作社基地的油桃大棚里,桃树已花满枝头。为了提高坐果率,桃农们纷纷抢抓时机进行人工授粉。据了解,大棚油桃在5月上旬即可采摘上市...

蒙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