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左小腿腐烂,俩儿3年没登门(二)
◎各方说法 老人也有责任,当初分家不均引发矛盾
二儿媳:他们以为我好说话,欺负我
在一座看起来还算不错的院落前,记者得知,这家就是吕大爷的二儿子吕成录家,推开门时,两条狗不停地狂吠。记者叫了大概3分钟后,终于有人走出屋门,“干什么的?进来说吧。”进屋后,记者得知,让记者进来的就是吕成录的妻子,当时,她的手里还端着一盘水饺,她说,他们还没吃饭呢。在屋里,吕成录正在吃水饺。
得知了记者的来意后,吕成录一言不发,他的妻子开始讲述自己的事,“是,我和我大哥家都不孝顺,可是,这是老人自己找的,我们都让他们拖死了。”为何这样说,吕成录的妻子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不管老人的原因———十多年来,我大哥家对老人从来不管不问,每次老人到他家去,我大嫂都会把老人骂出来。然后,老人就会到我这里来,那时,我丈夫不在家,我有时还帮帮他们,他们以为我好说话,每次都来找我,有时还对我说不好听的。
三年前,老太太把老头送进了医院,说老头得动手术,让我们去照顾。可是当时我大哥在家,老太太去叫他,被我大嫂骂出来了。叫不动我大哥后,她又来叫我,我说我丈夫不在家,出去打工了,不过最后还是我去了。那次手术我花了1000多元,可是我花钱不能花到黑影里,得让我大嫂知道,就找了个证人。当我跟大嫂说这些事的时候,她居然说,“你花1000块钱,还找个证人,我花了2800元,都没有找证人,你还当孝子了!还有,我看老人病了,给老人买了40块钱的排骨,给他送过去了,都让你带着孩子给吃了。”
可是,老大家根本就没出钱,也没有给老人买排骨,你说他们这样我还能对老人好吗?这老人是两个孩子的老人,不能光我们自己一家管,何况我们还不是大的,大哥要是不管我们也就不管了。我们就这样对待老人,老人有时候还不说我的好,我感觉,他们就是看我好欺负,还经常在外头说我不孝顺,咒骂我的孩子,所以,我们也不管他了。
报料的王女士曾对记者说,吕继才老人的一个儿媳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对你不孝顺,是跟你学的,你们老两口以前怎么对待老人,我们现在就怎么对待你们。”那么老人的儿媳到底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呢?是哪个儿媳说的呢?当记者提及此事时,老人的二儿媳说,“我没说,是我大嫂说的,村里人都知道。”
同村人:吕大爷曾经也是不孝子
从吕成录家出来后,记者又来到了老人的大儿子吕成国家,他家同样是一处不错的院落。可是,记者冒雪喊了5分钟的门,一直没有人回应。村里人说,他们家没人。吕成录说,他跟他的哥哥已经好多年没有说话了,两家没有任何来往,他也不知道哥哥嫂子去了什么地方。
由于记者没能找到老人的大儿媳来核实此事,就准备询问一下村里年纪比较大的人,看看吕继才老人年轻时,是不是真的不孝。在村里采访时,记者碰到了一位老人,她是王大娘。
“他的事到了今天的这种情况,他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70多岁的王大娘说,吕继才老人年轻时,对待老人的确不怎么样,“那时候生活很困难,很多事不说也就不说了,他也是为了养活他这两个儿子,就拿现在的事来说,他们父子的关系之所以发展到这个程度,孩子不对,老人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村委:劝说调解都不起作用
从老人和吕成录的表现看,这对父子有着非常深的矛盾。那么是什么事积成如此深的矛盾呢?记者找到了司家庄村的村主任杨永。
“他们家的情况我知道,老人生活举步维艰,两个孩子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太富,但还算殷实。”杨永说,老人和两个儿子不合,都有责任,“在很多年前,老人做事有失公允,在财产分配方面不太公平,比如说,让老二家多种了一分地;分家的时候多给了老大一口锅,这些都让俩儿子争吵不休,老人也落下了偏心的名声。再加上儿媳妇在儿子旁边不断吹枕边风,父子矛盾就变得如此之深。”
另外,杨永说,有些时候,老人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处事有些偏激,有点小事心里盛不下,就跑到儿子的门口大哭大闹,说儿子不孝,这些也直接导致了父子矛盾加深。
“年前,村里给吕继才办低保,给他照完相后,让他交15元钱,他说没有,我们就找到了吕成国和吕成录兄弟,吕成国直接就说不能替老人拿钱,而在多次催要之后,吕成录的妻子替老人交上了这些钱。”杨永说,他们也多次劝说过,可是村里的劝说、调解从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现在村里仍在协调,如果再协调不成,村里将帮助老人把他的两个儿子告上法庭,“现在村里有1000多人,60岁以上的接近200人,70岁以上的有40多人,而村里又没有什么产业,也是一个比较贫穷的村,没有能力来解决所有老人的难题,而对于吕继才,村里能做的都做了,不过,我们还是不希望看到老人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就打算帮他起诉,其实老人能不能有幸福的晚年,关键还得看他的两个儿子。”
◎记者调查 这个村多数老人得自食其力他们的晚年保障在哪里
采访完吕继才老人后,记者在村里进行了调查,得知村里一共有4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虽然这些老人没有什么大病,但是他们同样缺乏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多数得靠自己种地或者其他的方式来维持生活。这种不好的风气不免让人产生疑问,一旦孩子不赡养老人,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该如何保证?
山村调查 老人多数得自食其力
记者在村里采访时,在街上碰到了一位老大爷,他姓杨。说起吕大爷的事,杨大爷说,这事主要还是怨孩子,“都说养儿防老,你说老人老了,孩子能不管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现在的儿子都靠不住了,只能靠闺女。”
说着,杨大爷说起了自己的事,他今年63岁了,“我有两个儿子,都不管我,我有时候一生气就到儿子家去闹,你说,我给他们盖了房子,娶了媳妇,他们为什么不管我?”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杨大爷说,“要是孩子都非常孝顺,哪里有70多岁的老人还在干活的,你看看那座岭上的房子,那是苗老头家的,他们老两口在那里养兔子呢。”
顺着杨大爷的指引,记者找到了苗大爷家。当时苗大爷不在家,苗大娘在择一小把发黄的芹菜。她所住的房子里除了床和简单的生活用具,就是两个兔子笼,笼子里有几十只小白兔,另外,在院子里还有兔圈。老人说,他们一共养了200多只兔子,她和苗大爷的生活全靠卖兔子的钱来维持。
“儿子平时也给您钱吗?为什么都70岁了,还得靠自己养兔子、种地来维持生活?”记者问。
老人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看了看记者,犹豫了一下说,“给,不过我们也用不着他们给,虽然我们都70多岁了,不过我们还能干活,两个孩子也不容易,我的孙子也都在上学。”
随后,记者经过调查得知,这个村里一共有4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大部分在靠自己的双手维持生活。
热心大哥 老人都染上了骂儿子的怪病?
结束了司家庄村的采访后,记者准备徒步从司家庄村走到界牌镇。在走出了大概一公里之后,一辆从后边来的摩托车停在了记者面前,开摩托车的大哥说,“上哪去?上来吧,我捎你一程。”听说记者要去界牌镇后,这位热心大哥说,他正好也要去界牌镇,可以捎记者一程。
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这位大哥说自己也得说两句———我姓王,也是苗家沟的,要说儿女不孝顺我还真得说说。从来都是老人指责儿子,我今天得说说老人,我认为,儿女不孝都是由老人引起的,老人过了60岁好像就得上骂儿子的怪病,所以我们村里多数的儿子都落下了“不孝”的骂名。
拿我来说,我的父亲今年才60多岁,很奇怪的是,他经常骂我,还经常咒骂我的儿女,说我们怎么怎么不孝,将来得怎样……你说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听了这些怎么能不上火,他们长此以往,我们就算孝顺的也都不孝顺了。
对于老人为何“无缘无故”骂儿女,王大哥一直不说原因。在记者的追问下,他说,老人骂儿女都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说,有一次我们家吃了一顿肉,没有给老人送去,事后老人从孩子的嘴里得知了此事,老人就跑到我家门前大闹,说我不孝顺,还砸破了我的玻璃。”
王大哥说,诸如此类的事,每家都经常发生,他的父亲也是在“效仿”别的老人,所以,每当发生这样的事,大家也都习以为常。
镇政府 不能把赡养老人的责任全推给政府
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人老了都应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度晚年,而不应当年过花甲,还要自己靠种地来维持生活。近年来,国家针对农村的老年人也出台了不少政策,难道这些政策都没有落实吗?
6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蒙阴县界牌镇政府,得知了记者的来意后,镇政府党政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马上叫来了镇宣传办主任公林、镇民政办主任公维明。公林说,现在在农村不赡养老人的情况的确非常普遍,他们也已经发现了这种苗头。
对于司家庄村不赡养老人的情况比较严重的事实,公林说 ,这主要是由于这个村的村委班子多年不健全造成的,“因为村委的班子不健全,不管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还是其他工作,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70岁以上老人还得自食其力?国家近年来针对农村居民出台了很多政策,难道这些都没有落实?
对此,公维明说 ,近年来,镇民政部门专门针对老人的情况,根据上级部门的政策,做了很多工作,这其中包括对五保户的补贴、大病、特困、低保救助,以及对失去劳动能力村民的帮扶,还有新农合体系的建立,“2009年,镇里还花了20多万元,专门为老年人扩建了敬老院,但是镇里的老人太多,一共有6000多人,而镇财政每年只有100万元左右的资金,这些钱还不能全部用在老年人身上。”
没有能力让所有的老人都进入敬老院,那么其他的农村老人是不是就失去了生活、医疗保障呢?
公维明说 ,其他老人同样有保障,就拿吕继才老人来说 ,村里已经帮他办理了新农合,“现在他每年只要交上10元钱参保,在他看病时,新农合就可以给他报销70% 的医疗费。按照他现在的情况,他可能连30%的医疗费也拿不出来,不过,他可以向镇民政部门申请大病救助,在获得批准后,他可以马上拿到3000元的大病救助金。另外,现在村里还给他办了低保,他现在每年可以收到政府600元的补助。”
公维明说 ,按照政府的这些政策,吕继才老人完全可以治病,只是镇里的经济条件有限,现在还不能把老人安排进敬老院,“敬老院里养的是孤寡老人,现在吕继才老人家里有孩子,并且孩子都过得不错,他的孩子应当首先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而不应当把老人推给社会,推给政府。”
◎记者手记:常回家看看
采访过程中,热心的王大哥说村里的老人都染上了“怪病”,老人们总会抓住鸡毛蒜皮的机会来“找事”,老人们是真的得了怪病吗?
这让记者想起了那首歌“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是啊,人老了,都希望能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他们或许可以吃糠咽菜,只要看着孩子幸福。毕竟,人老了,孩子就是他们的全部,在这些老人心里,可能孩子经常去看看,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是最大的孝顺。
前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谈城里老人的“空巢”现象,说孩子长年不在家,让老人非常寂寞,而现在的农村老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文/图 记者 王磊
新闻推荐
日前,山东省命名17个镇、17个村庄为山东省第一批“宜居小镇、宜居村庄”。其中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分别入选。据介绍,山东省的“宜居镇村”从景观环境、街区风貌、功能设施、生态...
蒙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