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村乡亲乐 村民坐享“地生金” 干沟渊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临报融媒记者 刘福伟
王泓钧
通讯员 王庆丽 焦裕晓
“我家二亩地全部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收益加分红收入2万多元,我和老伴从田里解放出来后,在家门口打个零工,光打工收入每年就得四五万元。”提起近几年的收入,河东区梅家埠街道干沟渊村村民何书瑞笑容满面,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没参加合作社时,自己种地算上施肥、打药、人工等费用,一年下来出力不少还赚不到钱。有的年景甚至倒贴钱,还是合作社好啊!”现在,赋闲的时候,何书瑞就到村里的活动中心下下棋、打打牌,小日子唱着过。
土地入股变“股东”,参加农业合作社,强村富民乡亲乐。近年来,干沟渊村利用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创新“土地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股田制”经营模式,高效整合土地资源,通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使农业产业效益大大提升,土地红利得到最大化释放,实现了股民高红利、集体高收益、产业大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干沟渊模式”。
为解决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村集体经济困难的现状,干沟渊村以党建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让集体更有劲头,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建立“党社联建”工作机制,村“两委”成员与合作社成员交叉任职,村党总支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5名党支部成员兼任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和执行监事,在实现村集体和群众降本增收的同时补齐了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难的“短板”。实施“股田制”创新改革,托管了全村566户1961亩土地,将土地成方连片、化零为整,为合作社的统一耕种和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同出资420余万元,同时争取“全方位”资金支持,争取省级“强村贷”50万元,建设1600平方米的农机大院,购置30余台农用机具和节水灌溉设施,获批每亩1300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现有的90%以上耕地进行农田水利设施优化升级,为村集体和合作社发展助力。
该合作社创新发展模式,让农业更有搞头。与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农业合作协议,通过村企合作订单式发展实现了统一购种、统一购肥、统一整地、统一种植、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个统一”。与中化山东肥业有限公司合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与临沭县一面粉厂和奶牛场分别签订小麦、青贮玉米的回收合同,与山东农业大学达成“山农111”强筋小麦的麦种采购及小麦回购合同,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提高了整体收益。据统计,合作社集约式管理,平均每亩地每年降低成本200元以上,每年增收粮食不低于150公斤,小麦每亩每季增收在400元以上。 不仅降本增产,合作社还承担起周边区域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两全两高”作业服务,今年以来,已完成周边村居耕收服务面积6000余亩,每亩实现20元的收益、25元的秸秆还田和35元的深松补贴,既扩大了农机作业服务范围,又增加了合作社收入。
“村民入股每亩地保底收益800元,年初提前发放。同时,合作社创新分红方式,确保股民二次收益,将年度盈余的60%进行分红,30%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8%用于村集体发展,2%用于公益事业。”干沟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宗彦告诉记者,土地入股合作社,村民坐享“地生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解放劳动力2000余人,促进劳动力转移800余人,通过电商培训等方式带动了部分村民就地创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村民每户年增收达5万元到8万元。
今年6月,该合作社又流转周边土地400余亩,进一步扩大了运营规模;借助上级投资1050万元完成750亩旱田改水田提级治理工程建设,种植水稻,机械化撒播、智能化监管,预计亩产850公斤,可增收50万元;投资210万元打造粮仓,实现粮食仓储,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推动合作社提质增效。
10月22日上午,临沂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召开,与会领导到河东区梅家埠街道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进行现场指导,干沟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改革典型,进行了情况汇报。
如今,在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干沟渊村实现了富民、强村、乡亲乐,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一流师资是学校培养一流人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临沭第一中学现有教职工460人,学生5700余人,全体一中人经过不断...
临沭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