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 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年年有余”

临沂日报 2020-01-10 12:35 大字

临沭讯 近年来,临沭县聚焦聚力长效常态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受益,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扶贫发展当地经济、提高贫困户收入的致富路、幸福路,贫困户华丽转身成为产业工人、加工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1月6日,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暨山东省集中示范活动在曹庄镇朱村举行。文化和旅游部直属艺术单位的文艺工作者与15个省直单位的科技专家、医务人员、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层,为当地群众送服务、送欢乐、送温暖。而活动现场正是该县投资120万扶贫资金建起的扶贫大棚——欧拉玻璃温室花房、柳编特色产品展馆。在这次活动前,该县已连续在朱村举办了第五届、第六届临沭柳编文旅产业博览会,成为临沂市镇级单位承办全国性展会的新创举,两次展会共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

本着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临沭县从当地优势产业筛选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便于群众发家致富的项目建设扶贫车间。先后建成各种来料加工车间68家,覆盖了全县省级重点贫困村和贫困偏远地区,年产值过千万元。一方面选址充分考虑当地群众意愿和需求,把项目建在家门口、学校旁和企业内,以方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为目的,提供吃、穿、住、学、工一条龙服务;另一方面立项优选以第一书记为引领建设来料加工型车间,以当地著名特产加工建设出口外贸型车间,以企业扩大再生产建设就业务工型项目,以电商平台为依托建设网上营销车间等,落地生花,成功涅槃。

立足实际,临沭县摸索创新出村级自行管理、经营主体承租管理、贫困户自发承包管理、第一书记参与管理、企业经营纳入管理的五种管理模式,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扶贫车间运行发展蓝图。具体实施上,临沭县注重扶贫车间管理经营与大企业先进管理模式相结合,走“嫁接管理经营、逐步扩大规模、放大品类级别”的路子。同时,在长远规划上注重与当地文化、乡村振兴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相结合,逐步膨胀产业扶贫影响力、加快培育产业工人,提升贫困群众务工就业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从贫困村整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和乡村旅游规划上布局未来走向和发展,逐步做大做强做出特色,走出一条依托产业扶贫发展村集体中小微企业的新路子。

朱村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就是依托企业经营纳入管理的好例子。车间由服装公司承包,年上缴承包费4万元,带动120户贫困户发家致富。在长期规划上,扶贫车间依托外来企业注重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参与朱村红色旅游经营,成功举办临沭县全国第五届、第六届“柳博会”,为全县扶贫产业做大做强、打造特色和铸造品牌树立了临沭模式和沂蒙样板。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临沭县扶贫产业项目在建设伊始就提前考虑长效帮扶与长效收益问题,从可持续发展上、稳固扶贫车间收益上聚力聚智。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方式,临沭县依托大企业、出口贸易型企业增加订单和长期加工生产,确保生产任务不断、加工订单长远、群众长期收益;采取“企业+订单+贫困户”的方式,由企业业务员、车间承包人送订单上门,按量计件取薪,群众自行支配生产,长期进行来料生产加工,实现贫困群众“居家式”动手致富;采取“第一书记+企业+贫困户”模式进行生产加工,由第一书记利用人力资源外出招商引资引订单,实现车间常年外贸加工出口,群众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依托当地农产品大型企业和特色工艺品加工企业,把扶贫车间建在企业里,采取“生产线+车间+贫困户”模式进行加工生产,由企业生产线生产加工铺垫,此类车间实现了常年加工、常年受益;结合“异地搬迁”“陪读务工”建设“宜学宜工、陪学就业”式加工车间,采取“承包人+车间+贫困户”的模式进行生产,加工生产订单由承包对象提供,实现陪读学生家长就近就业,异地搬迁群众门口就业,确保搬得出、住得下、易就业,稳得住、自动手、长致富。(陈秀焘 季德山)

新闻推荐

攻克世界难题 液压件渗油,STP塑胶跑道引领行业革命 临沭:科技创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检测试验山东常林集团中川液压有限公司20多名技术科研人员攻克世界难题—...

临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沭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