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足迹“见证 ”曾经的恐龙乐园

沂蒙晚报 2018-06-19 15:23 大字

300多个恐龙足迹化石,专家经过缜密勘查,共发现了七个种类的足迹化石,其中包含了罕见的鸟足迹化石。那么专家是如何推理的?这些足迹化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恐龙的长相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沂蒙晚报记者专门咨询了专家,让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化石猎人”,用独特的思维向我们推理一亿多年前的恐龙活动轨迹。

图?:石面上,大型蜥脚类恐龙足迹的行迹极具规律性。 摄影 记者朱武涛

图?:唐永刚在测量一枚中型兽脚类恐龙的足迹化石。 摄影 记者朱武涛

图?:少见的鸟类足迹化石,在此处发现多个。 摄影 记者朱武涛

◎科普1

驰龙是小型肉食性恐龙足迹化石的形成需要特殊条件

据了解,常见的驰龙类身长约1至2米,身上披着羽毛,嘴部有许多锐利的牙齿,每个脚掌的第二趾有锐利镰刀状趾爪。

驰龙的头颅骨较为粗状,口鼻部上下距离高,牙齿相当大。驰龙具有大型眼睛,视觉良好。颌部结构坚固。颈部弯曲、灵活。尾巴基部灵活,其余部分因为交错的骨棒而较僵直,使尾巴保持在稍微上抬的角度。虽然后肢的已发现部分不多,已可显示驰龙是种强壮的动物。其近亲的羽毛证据,显示驰龙也可能身体覆盖羽毛。

唐永刚现场讲解,这片10亩地大的范围内共发现各种兽脚类、驰龙类、蜥脚类和鸟类足迹化石,种类较多,足迹集中,相当罕见。“要知道,鸟类足迹化石是相当稀有的,而此处居然发现了那么多的鸟类足迹化石,实在令人激动。”“经综合判断,白垩纪时代,此处应该是个水源充足之处,才会有这么多的恐龙和鸟类生存。这些足迹化石群聚而且还距水源不远,如果太靠近水源,淤泥太软的话是无法形成足迹的。如果距岸边太远泥土太硬更难形成足迹。”在足迹化石附近的泥坑里,唐永刚手指一堆羊蹄足印现场讲解,“只有泥土软硬适中的岸边才能形成足迹,而且足迹干涸过程中还不能遭到水漫等破坏,待足迹完全干硬后被风沙覆盖掩埋,再经过沉积和大自然的作用,最终形成了足迹化石。”

◎科普2

足迹圆坑直径60厘米

实为蜥脚类大型恐龙体长近10米

沿4列驰龙足迹化石前行,在另一处较为平坦的石面上,有序散落着一排更大的深坑,这些圆形深坑直径达60厘米,还夹杂着一些直径约30多厘米的小坑。也是排序有致,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进。

“这些就是蜥脚类恐龙,就是我们在《侏罗纪世界2》影片中看到的那种体型巨大的恐龙。”唐永刚介绍,大型蜥脚类恐龙为食草类动物,蜥脚类恐龙身长近10米,体重近百吨,是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动物。当今世界上所有已经发现的化石以及所有现存动物,都没有能超过它们的。“这些直径60厘米的足迹,是蜥脚类恐龙的后足迹,因为它们的前足较小,所以那些直径为30多厘米的足迹是它们的前足留下的。”

那么,蜥脚类恐龙能长得这么大,它们一天得吃多少东西呢?专家介绍,大型蜥脚类恐龙以植物为食,而植物是低热量食物,热量和营养成分较低,因此它们每天都需要进食大量植物才能维持日常所需的能量。非洲象是现代最大的陆生动物,每天要耗费近18个小时用于进食,几乎没有时间睡觉,它们一天能消耗接近200千克的植物。按照这些大型食草动物的体重,古生物学家推测蜥脚类恐龙每天至少要吞下1吨植物。

◎科普3

多于临沭足迹点种类

此处的白垩纪适合恐龙生存

那么,和临沭、莒南县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相比,郯城李庄足迹点有什么特色呢?唐永刚介绍,莒南县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群为零星恐龙行走时所留,李庄足迹点种类齐全,较为集中,场面壮观。

2013年临沭县曹庄镇发现了规模的恐龙足迹化石群,数量也为300个左右。因临沭曹庄和郯城李庄紧紧相邻,两处足迹点相距较近,可以分析,白垩纪时代,郯城、临沭至诸城,应有大量恐龙和鸟类群居生存,当时这个地带应是恐龙的天堂,也说明这里气候湿润、水草丰茂,自然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恐龙繁衍生存。

在曹庄足迹点,专家共发现了 5种以上的恐龙种类,并发现了罕见的驰龙类脚印。但在李庄足迹点,这次发现了更多种类的恐龙,还发现了群体性小型驰龙类恐龙足迹,成为世界首例,也成为首例小型驰龙类确凿的群居性的证据,为多年研究的争议画上了句号,同时也为专家研究当年此处恐龙的生活状态及品种情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本报记者朱武涛

新闻推荐

根深叶茂在沂蒙 --工行临沂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实现突破

今年以来,中国工商银行临沂分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大美新临沂”的号召,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开拓信贷市场,大力发...

临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临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