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户不出远门也能挣到钱

鲁南商报 2016-03-12 18:32 大字

对于60多岁的老人来说,每天在家烧个锅做个饭是多数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出门挣钱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在柳编之乡临沭,为了让更多农户能够脱贫致富,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纷纷在农村设立了加工点,发展手工艺品加工,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和贫困户们不出远门也能挣到钱。

“能挣这么多钱,心里挺恣”

9日,当记者一行人驱车来到临沭县郑山街道北沟头村一个传统柳编加工点时,六七名村民正在忙着编柳筐。“按件算钱,一天差不多能挣三四十元,以前在家就是烧个锅做个饭,现在这把年纪还能挣这么多钱,心里挺恣。”68岁的杨春香老人笑着说。

与此同时,在临沭县玉山镇上石河村的另一个加工点,64岁的张万苓老人正在加工木料。张万苓老人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老伴长年卧床,一儿一女都已成家又长期在外打工,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除了几亩地没有其他收入。在加工点的老板胡尊宝的帮助下,张万苓来到了他的加工点干活,一个月能收入一千五六百元贴补家用。“早晨7点来,中午休息1个小时,下午6点下班,活还行,不算太累,附近村不能外出打工的人都在这干活。”对于这份工作,张万苓老人还算满意。

据了解,在胡尊宝这个加工点,除了张万岑老人,还有另外5位贫困户在这里帮忙。胡尊宝告诉记者,他的这个加工点主要是给临沂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加工柳编等工艺品,因为他们加工点算是劳动密集型的厂子,所以就吸纳了附近几个村的贫困户及村民在这里干活,帮他们实现了不用出远门就能挣工资。

企业在农村设加工点助农户增收

随后,记者又来到临沂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厂房,年前刚来公司上班的刘景伟正在忙着将工艺品装箱、拆箱。“月收入1000多元,不耽误接送孩子,时间自由。”刘景伟对于家门口找到的这份工作也比较满意。

公司董事长解自国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主要从事草柳编及柳编、绵根、棉柴、柳根、桑根、葡萄枝、茶树枝等装饰品的生产加工出口业务,将农户弃之不用的东西变废为宝,一年用葡萄枝约为1800吨,棉根、棉柴1600吨,桑根、柳根1500吨。“以前农户的这些葡萄枝、棉根、棉柴都是没有用的,现在我们花钱从农户手中进行采购,这也算是给农户一些实惠吧,此外我们大大小小的加工点有 20多个,可以帮助很多贫困户实现就业,他们甚至不用出家门就能挣到钱,平均能月收入增加800元-1000元。”解自国说。“而且,作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围绕企业帮扶要求,我们还在农村设立了加工点,推动手工艺品加工产业发展,带动农户1100多户,3500多人,其中残疾人43人,贫困人口300多人,让农户实现就地转移就业和居家灵活就业。”解自国说。

全县已有2万多农户稳定脱贫致富

柳编产业是临沭县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该县现有杞柳种植基地面积10万亩,编制户3万多户,柳编产业从业人员5万多人,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贫困人口致富的阳光产业。临沭县扶贫办主任凌宗儒介绍,为此,临沭县从全县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坚持把柳编产业作为特色产业脱贫的主攻方向,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和龙头大户连农户,农户基地的模式,全面实施柳编致富工程,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通过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农村设立加工点,推动柳编产业发展,让农户实现就地转移就业和居家灵活就业,全县已有2万多农户稳定脱贫致富。”凌宗儒介绍,下一步,临沭县将扩大柳编产业化种植,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和资源支持,通过白柳种植增加收入;鼓励柳编企业通过加工组,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订单产业,实现分散式手工加工模式;对帮扶贫困户的柳编企业和加工组,提供贷款贴息等金融政策支持,实现通过柳编产业带动相关镇街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目标。 

新闻推荐

农机年检上门

日前,临沭县组织农机部门工作人员对小麦收割机进行灯光、制动、发动机、车况等项目审验,核发合格标志、签注联合收割机行驶证,为即将于4月底开始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做准备。图为4月11日,临沭县...

临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