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68岁老人耗时十年修村史

农村大众报 2015-02-13 17:26 大字

村史是一个村庄的底蕴,是散在各地的村民的根。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村史都变成了传说。而靠着一批撰写村史的乡贤,村民才有了关于乡村的记忆。

在临沭县店头镇陈巡会村,有位名叫陈传才的老人,耗时十年主撰的本村村史终于定稿。为了这部村史,68岁的他北上南下五省一市,尝遍了酸甜苦辣,十年来零零散散已经花费了6万多元。但自始至终,陈传才没有丝毫迟疑。

陈巡会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拥有房屋1000多间的陈家大院,本可与山西的乔家大院相媲美。后来几经传承,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巡会村成为沂蒙革命老区的中心,发生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和八路军、新四军一起战斗过的村民,相继过世。更让陈传才惋惜的是陈巡会村没了,曾经荣耀一方的陈家大院、陈家祠堂都没了。甚至因为一场大水,全村都迁出去了。

老村没了,老人少了,如果不把曾经的故事留下,陈巡会村的根真就没了。2005年,从临沭县史志办退休的陈传才决定修村史,从村民那筹集1.2万元,踏上了修村史的漫长道路。

从本村的老人到分散在各地的老革命,陈传才北上南下五省一市,挖掘最真实的历史。筹集的钱花光了,陈传才就自己垫钱,他是铁了心要修完这部村史。

正是靠着这部村史,陈巡会村从水利部门申请到了60万元资金,建好了村东的断桥。陈巡会村的村民,也因为这件事开始关注村史。欣慰的同时,陈传才觉得终于对已经消失的老村有了一个交代,“陈巡会村的根终于接上了。”他说。

新闻推荐

赵学荣:养花弄草走上致富路

“自农村实行单干起我就开始养花,先后投资10万多元建起两个养花大棚,共引进、培育海棠、玉兰、桂花等花卉苗木上百个品种,年纯收入5万多元。”4月9日,在临沭县大兴镇卢庄集市卖花的...

临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