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匠坚守,蓝印花布出彩
刘玉同在院子里染布。 刘玉同:浸入岁月的一抹“蓝”相汉高:六代人一匹布相比爷爷留下的石头房子,刘玉同更喜欢传了三代的大染缸。缸底积攒70多年的蓝靛浆,沉淀着刘家几辈人的酸甜苦辣。
染布先识蓝,
技艺代代传
不论寒暑,兰陵县大仲村镇下流井村的刘玉同,坚持早晨5点起床泡布,这个习惯已坚持了53年。1967年,时年20岁的刘玉同接过祖上传下来的老染缸和印版,直到现在。那时,在生产队染布,一天能挣10个工分,和别的活相比,算不错。
“染布先识蓝”,在农村,做蓝印花布多用植物染料,而这染料就出自蓼蓝草。小时候,跑在比自己还高的蓼蓝丛中,刘玉同并不明白爷爷为啥总管这青绿色的草叫“蓝”。直到七八岁,刘玉同才搞明白。“8月份,蓼蓝熟了,把叶子泡水里,加上石灰,青叶最后就能变成蓝靛浆,染布再好不过。”
刘玉同8岁那年,爷爷走了,蓼蓝染布的手艺从此刻在他心里。
“做蓝印花布有去浆、晾干、印花、染蓝、刮白等13道工序。”刘玉同说,印和染最重要。
刘玉同印花用的刻版多是鸡、鱼、花、鸟等父辈传下来的传统版式,虽不稀奇精致,却胜在古朴厚实;用的防染浆则由豆粉和白灰混合而成,“一斤豆粉配一斤六两白灰,这样和的浆子黏性大而且白,印出的图案光鲜明亮。”刘玉同说。
染布,要先搅开染缸里的水,让底层的蓝靛浆翻滚上涌,同水交融。再一搅,料泡四起,蓝绿交织;棍划数圈,青色渐起,接近于黑,此时方可下布。压、挑、翻、叠……刘玉同染布动作娴熟轻缓。白布印花需进3道染缸,等染料均匀沁在布上,就可挂绳晒干。
布干后,还需洗退青色。洗布,刘玉同常去5里外的茶子山村孙家官河。这里河水清澈见底,岸边水草丰茂,洗出的布青退蓝进。河床上,碎石遍地,大小不一,在此晒布再好不过。上百块湿漉漉的蓝印花布躺在河床上,阳光一照,夏风一吹,青色急退,蓝色突显,从河对岸的山上望去,好像把清澈的蓝天剪成一条条蓝绸带,裹住了这孙家官河。
昔日好生意
而今变两难
因为染布,刘玉同攒了十几口缸。缸裂了,就用铁丝箍上;再不行,就用锔钉锔上。不过,铁丝和锔钉终究挡不住岁月的侵蚀,家里的废缸越积越多。刘玉同不想把废缸扔了,就让老伴在这些缸里填上土,种了些海棠、月季、丝瓜、豆角、葡萄等花草蔬果,平淡的日子很有生气。
以前,染布生意好。当地姑娘出嫁,一定会带上一条蓝花布饭单,衣被箱里必会有一二条蓝印花布被面。20世纪90年代后期,花色繁多的工业布涌进农村,来老刘家买布的人越来越少,每年都种上两三亩的蓼蓝也被慢慢“砍”没了。
“以前,一天能染上百米布,现在一天就染个十米、二十米,还不见天染。”染的布不好卖,可刘玉同始终不愿停了染坊,以至于家里的柜子、抽屉和方桌上,满是成捆的蓝印花布;就连老两口睡的床头上,都堆满了叠好码齐的布。布越积越多,老伴宋佃爱心里急,就不停地把布缝成衣服和包,从一天做一件,到一天两三件。她觉得,总有一天这些衣服还会有人抢着买。
染布的手艺,刘玉同的儿子刘广彬也会。不过,他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昏暗的染坊里晃那染棍。刘玉同不强求儿子,只是自己还坚持。今年清明节,他在院里撒上了半分地的蓼蓝种,如今已冒出绿油油的叶。“自己种蓼蓝比买蓝靛便宜,蓝靛膏得八块钱一斤,这些种子不费几个钱。”刘玉同认为,自己调的蓝靛更青。
在农村,蓝印花布已不吃香;但在城里,印着鸳鸯、双鱼的传统蓝花衣服却尤为时尚,从专门跑家里来买布和衣服的年轻人眼里,刘玉同读到了这点。
染匠进城来
日子更精彩
相汉高更是早有行动。作为相氏蓝印花布第6代传人,他进城20年,在临沂市罗庄区的相氏老染坊里,捣鼓出许多色彩斑斓、图案精美的花布,吸引不少美术爱好者来参观。
在兰陵县大仲村镇小吴宅村,也有处相氏老染坊,这里是相汉高的老家。
相汉高第一次觉得蓝印花布厉害,还是他10岁那年。“当时父亲从集市上收染费回来,一下子带回375块钱,一毛的、五分的都有,整整装了一布袋,要知道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学校校长一个月的工资才30多块钱。”
相汉高的父亲相友文8岁就跟着父辈学会了这门手艺,如今已和蓝印花布打了78年交道。他说,当年“猫蹄花”“凤戏牡丹”“红鱼戏莲”“梅花鹿”“双鸡”和件料花布“富贵花瓶(门帘)”“鱼与龙(床单)”“双凤戏牡丹(包袱皮)”等图案最受人们喜爱。
“开了药铺忘了断路,药铺不如淋醋,淋醋不如染布。”说起以前染坊的风光,相汉高张口来了段顺口溜儿。那时,相家都是用马车往染房里接布,染好的布挂在晾晒架上,把阳光挡得严严实实。小吴宅村生产队办起集体染房,相友文是主力;1976年,镇上搞了印染企业,也是请的他。1986年,曲阜举办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相友文的《孔子游猎图》蓝印花布还被选为活动纪念品。
20世纪90年代初,蓝印花布开始走下坡路,家里的收入也一落千丈。1996年,大仲村镇小官庄村的舒记峰嫁给了相汉高。当时,舒家是织布大户。织女嫁染郎,相家日子有了起色。2000年,相汉高领着妻儿进城,头脑灵活的夫妻俩把装饰材料的生意越做越大。有了钱,相汉高想补贴老染坊。“相家几代人传下来的老手艺,不能在我这儿断了。”他说。
老的染布刻版图缺少变化,相汉高想改变。到2010年,他先后通过拜师、交流等方式,学到了画版手艺和扎染、彩印等技术,并先后请韩慧荣、韩美林等艺术大师设计了多种花样。此后,相汉高做出来的花布色泽艳丽多彩,版式愈加丰富。此外,他还设计推出了衣服、手包等花布产品,深受欢迎。
为把手艺传下去,相汉高不仅常让儿子来染坊帮忙,还让儿子的女朋友到专业学校学了新印染技术。
农村大众报记者祝超群戎宁兰姬慧
通讯员李桂东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22日,兰陵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与山东兰陵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党建共建暨政银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共同签...
兰陵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陵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