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喜: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村□新华社记者 萧海川
坐落在山东兰陵县城西南的代村,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城郊村。可如今,代村人已数不清有过多少考察团到这里参观学习。来到代村,人们总会问:为什么一个欠债380余万元的穷村、乱村,崛起为产业总值超20亿元、村集体收入1.1亿元的先进村。
代村人的回答很简单:“就是感谢我们有个好书记——王传喜。”
代村之乱:欠着外债数百万,还要分家想单干
现在的代村,已是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所辖面积3.6平方公里,村民1200多户3600多人,社区居住人口超过1.1万人。走进代村,只见一排排单元楼前水泥硬化路铺到楼门口,晚上盏盏路灯点亮人们回家的路。可在19年前,代村却几乎散了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代村人心散、治安乱、环境差,土地乱圈乱占、违建成风,村委会瘫痪。村民更是分成几帮几派,河西、前圩子、后圩子三个自然村闹着“分家”,都想着多分些集体财产,对村集体债务却是避之不及。
1999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代村全体党员一致推选30岁出头的王传喜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的他,已是兰陵县一家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下海经商见过世面、业有所成独当一面、年富力强敢于担当,许多年后,代村的老党员这样解释推选王传喜的原因。
村会计郭志国记得,王传喜上任后就组织清理村集体账目。“之前听说村里欠了不少外债,可没想到外债总额达到386万元。”郭志国说,这如同天文数字的债务,像一座大山。上任两天后,王传喜就收到法院的传票。之后的一两年里,王传喜作为被告,先后出庭100余次。
怎么办?王传喜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父老乡亲没有看错人。
代村之治:人均耕地患不均,调整土地聚民心
王传喜带着年轻的村委委员们,靠一件件实事推动代村改变。“鲁南战役时,代村曾是临时指挥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代村还当过红旗村。只要找对路,不怕困难多。”王传喜说。
债务压头、官司缠身,王传喜就跟债主说好话、做工作,欠款一次还不清,就东挪一些、西凑一点分期还。同时,王传喜立下了规矩,拖欠了村集体的钱要交,强占了村集体的财产要退。
“新书记上任三把火,王书记先催着跟自己亲近的人补交款项。有人就讲,还没跟王书记沾到便宜,反而被先开刀。”郭志国说。为了能有周转资金,王传喜还以个人名义向当地信用社贷款几十万元,一年光利息就要好几万元。
对代村老百姓来说,耕地分配不均比债务更堵心。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地多人少”与“人多地少”在代村同时存在。代村共有11个生产队,有的生产小组人均耕地近三亩,有的生产小组人均耕地才三分。
土地,在农民眼里是最金贵的。将土地调剂余缺,无异于动了少部分人的“命根子”。村干部们在田里打下的界桩,没两天就不翼而飞。王传喜就带着人再打一遍。有的地块,前后打了三次界桩,村干部在地头搭了窝棚守着才最终保留下来。
调地方案公布后,却没人敢带头执行,少数人还极力阻挠。有的人满腹牢骚找上门来,有的人往院里扔刀子、丟石头以示威胁。王传喜正在上学的孩子被人恐吓。顶着压力,王传喜咬着牙带着一班人完成了土地调整,更让老百姓看到了“敢干事、干成事”的决心。
代村之兴:生活富裕心情美,乡村振兴更可期
盛夏夜的代村,灯火通明。“沂蒙老街”商业街人头攒动,天南地北的美食小吃聚集在此,吸引着来自十里八乡的人们一饱口福。
王传喜上任后不久,一手解近忧,一手谋远略。他制定了代村第一张发展规划图,仔细谋划代村的未来。当周围村庄出让村集体土地、建小工业项目时,任旁人怎样劝,他就是不为所动。
“卖地能挣钱,可钱花完了呢?上工业项目能挣钱,可环境呢?”王传喜1999年制定的规划图,在办公室一挂就是13年。代村的土地一分不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2005年,王传喜抢抓机遇将全村2600亩土地流转归村集体经营。2007年,又流转周边5个村的7000多亩土地,高标准建起现代农业示范园。
2010年,王传喜带领规划投资建设了代村商城。凭借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新名片,代村商城带动就业超过6000人,集体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
王传喜用10年时间完成了旧村改造,建起了65栋居民楼、170户小康楼。社区医院、小学、幼儿园、老年公寓拔地而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6.5万元,全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了人人有工资性收入,家家每年都有村集体“分红”。
从落后到先进、从贫困到富裕,代村用19年的时间实现了全面发展。这里的干部群众说,大家希望跟着王传喜再大干二十年,让代村再上一个新台阶。
(新华社济南6月28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丛民通讯员李洋)“这些小羊崽儿,就是俺以后脱贫致富的‘靠山\’喽!”近日,山东省兰陵县大仲村镇河西村村民田大爷...
兰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