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绘成“大观园”

农村大众报 2016-04-05 16:22 大字

国家农业公园是兰陵旅游的标杆,是文旅农融合发展的最精致缩影。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农业公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要走的是一条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它要探索一条比农家乐、采摘园等更高级别的乡村旅游模式,它要试验出农业旅游的高端形态。

自2013年开园至今,通过旅游将文化和农业串联,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渐入佳境:不仅人气升温,品牌打响,农业元素与文化特色也更突出;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社会生态效益与公众共享。

入园游客翻了番

经常路过的本地人都有一个感觉:这些年,停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车越来越多了。公园工作人员王德虎用数据验证了这种感觉:今年以来,几乎每天的入园人数,都要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倍。据开发运营公园的山东新天地现代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王传喜介绍,去年全年入园人数超过了50万,这一数字今年将有望实现翻番。

客源地也突破了原先鲁南苏北150公里的半径,从京津、长三角远道而来的游客大幅增加,甚至不乏漂洋过海而来的游客。通过与台儿庄古城、微山湖等景区的联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已经嵌入到山东的主要旅游带上。从4月9日开始,将会有8个约30人的“游山东”海外旅行团来到兰陵国家公园。在这条线路上,与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同时列为目的地的,是曲阜“三孔”、泰山等世界级景点。而且,每个团都留足了至少两个半小时的深度游玩时间。“组团社提出,外国游客主要就是来看咱的传统文化的。”王德虎说。

本土的才是世界的

去年以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深挖本乡本土厚重的文化土壤,通过将本土文化尽情发扬,摸准了游客的兴奋点,找到了文旅农结合的融合点,也为当地找到了一种文化自信。

2014年1月,原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2015年4月,兰陵县正式将兰花确定为县花。相传,兰陵因周围高地上开满兰花而得名。可以说,兰花在兰陵县的历史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去年,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特聘台湾专家,对原有的兰花馆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出“世界兰花·中国兰陵”的子品牌。这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兰花馆,如今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场馆之一。

在公园内的沂蒙山农耕博物馆,有一家叫老娘豆腐的小吃摊,来这里消费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个小吃摊是公园特意挖过来的,因为其制作方法完全采用当地传统的手工工艺。“我用的黄豆,都是去了皮的,用石磨现做现卖,不像外面豆腐用机器做,黄豆不去皮。”经营者宋加英说。曾经有两位徐州来的回头客,专程买票入园,尝完豆腐就离园了。为了能留住这样的当地传统小吃,公园免除宋加英头两年的房租,要的就是传统小吃所吸引的人气。

与社会共享效益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经营步入成熟期,不仅体现在游客和门票收入的增长,更体现在一种开放共享精神的形成。

去年,兰陵县将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搬进了公园,将群众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了。在这里,本地市民的排练、展演全面开放,成为可以与游客互动的游览项目。今年元旦期间举办的农民运动会,设置了推独轮车、烙煎饼、挑水等具有当地农村特色的项目,游客可以和本地农民同乐。今年以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打开院墙,针对本地居民免票,走出了值得赞许的共享开放第一步。

据王传喜介绍,公园每年承接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万人次,各级党员培训3万人次。“尽管这些订单所创造的利润并不高,但我们更看重这其中的社会责任。国家农业公园不仅是个公园,还是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窗口,还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王传喜说。与旅行社、教育部门合作的亲子游、课外游,也成为兰陵国家公园今后发挥社会效益的重要载体。

编者按兰陵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强县,“苍山蔬菜”品牌享誉全国。近几年,兰陵县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中,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并与其深厚灿烂的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坚持文旅农“三位一体”发展,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本报今日起推出5篇系列报道,深度解析这一文旅农融合发展的“兰陵现象”。

新闻推荐

兰陵供电服务获好评

□庄光峰报道本报兰陵讯“大伙歇一歇,快来尝尝俺这点心香不香!”9月18日,一位肌肤黑里透红的老汉,提着一箱点心刚到国网兰陵县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所营业厅就吆喝起来。老汉怎么跑到...

兰陵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陵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