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雕美砚
2月26日早,寂静的薛南山从晨曦中醒来,迎来了爱好淘石制砚的孙家昌。
“薛山石砚”又称“薛南山砚”,据《临沂县志》载:“薛南山产石,皆天成砚材。若马蹄,若龟壳,四周若竹节状,小者尤佳。”有艺术家评论:薛南山石色泽柔和、沉绿,有彩纹如尘,时隐时现,质地细腻,温润如玉,硬度适中,坚而不载金碳,研墨无声,发墨有光。
1951年,孙家昌出生在薛山脚下的兰陵县矿坑镇薛南村。从1984年正式接触制作砚台开始,32年来从没有放下手里的刻刀,每天都有新的创作灵感。“制作砚台就是在石头上作画,但这又跟画画不同,因为它容不得你半点马虎,所以在下刻刀前,每个图案甚至每个线条都要在心里演示无数遍。”孙家昌说。
进入孙家昌家,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摆在阳台地下的一排造型各异的奇石。孙家昌告诉记者,这都是他多年来从山里淘来的“宝贝”,这些未经过雕刻制作的“宝贝”都还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
一张不大的木桌、十几把刻刀、一个切割机、一个打磨机、几张砂纸等,这就是孙家昌的制砚工具。绝大多数砚台的雕刻和打磨完全都是靠人工完成,因为常年雕刻和打磨石料,孙家昌的双手比普通人都要粗糙,不仅纹路多,而且不少手指还起了倒刺。尽管这样,在孙家昌的手里,那些形似小铁棒或长或短、刀锋或扁或圆的刻刀上下翻飞、刀走龙蛇,很快便把一块普通的原石,通过深刀、浅刀、斜刀,细刻等雕法“变成”一方方各具特点的砚台。
提到制作砚台,孙家昌告诉记者,从选料、制坯、创作、雕刻、打磨、上蜡等等,一块朴实无华的石材要做成一台巧夺天工的砚台,要经历十几道工序。“不是每一块石料都适合做砚台,如果说山上有一万块石头,那可能只有一块石头适合做薛南山砚。那么怎么选?还是要凭制砚师的一双眼睛和一双手。”孙家昌说,最初接触制砚时还需要随身携带一个小锤,通过敲打石头返回的声音来判断石头的密度与硬度,随着长年累月的接触,他已经从手感和外表就能判断一块外表普通的石料内里的石品如何了。
“一块好的石料并不需要过多的雕刻,只要意境和石品相辅相成就能出一块好砚。”孙家昌说。
“石木不分家,我最初跟着村里的老人学习了石匠、木匠手艺,从1984年开始正式接触制作砚台、木雕,最初是喜欢,后来演变成习惯。现在由于山体开采,适合做砚台的石材越来越少,这就渐渐演变成一种责任义务了。”说到这里,孙家昌有些落寞,叹息了一声说,“薛南山砚是鲁砚之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我真怕以后薛南山再也找不出适合制作砚台的原石。”
新闻推荐
大四学生谢华是菏泽学院的准毕业生。她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份至今她只回学校一次,第二天就赶回来了。“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备考。”谢华说,她从去年就开始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上周末教师资格证...
兰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