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也攀比,“孝子”很疯狂
近年来,随着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等新型殡葬方式不断推出,网祭等文明方式深入人心,而同时在一些地区,受重殓厚葬、盲目攀比等观念的影响,殡葬陋习愈演愈烈。这些陋习既损害了他人利益,又破坏了城市文明。
本报记者 王逸群
迷信思想卷土重来
几千年来,我国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说,人从泥土中来,还会再回到泥土中去,所以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入土为安的土葬习俗。“让逝者厚葬入土是我们最后一次尽孝道,不能办得太寒酸了!”“多烧些纸钱,老人在另一个世界才有钱花。”……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习惯中,厚葬以及与此相关的殡葬文化已形成一种顽固的势力。诸如此类的厚葬观念被视为对逝者的一种尊重,或者把它当作是对自身的一种慰藉。
29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厚葬观念,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对一些市民的殡葬观念也有影响。“老人去世后,如何选择一个‘风水宝地\’、何时下葬、怎样下葬,这些都得请风水大师指点,才能保佑后人‘枝叶繁茂\’,哪能随便就埋了?”
“纸人、纸马、纸彩电,这些都‘过时\’了,现在流行‘豪车\’‘豪宅\’,还有‘iPhone’\‘iPad’纸扎。”市区沂州路一家殡葬用品店老板告诉记者,甚至有儿孙为老爷子扎制纸“二奶”。正是受陈旧殡葬观念的影响,这些陋习不但没被摈弃,反而花样翻新。
“宁穷一年,不穷一天”
“4年前,村里有一户有钱人家办丧事的时候,搭了大型拱形门,请歌舞团唱3天,流水席上摆18个菜,这就成了我们村的‘标配\’。”家住兰陵县金陵镇的吴先生告诉记者。“其实多数人还是想丧事从简,但是之前有了这样的‘标配\’,谁也不想做‘简配\’第一人,不想证明自家比别人差。”吴先生说,后来,凡是村里再有“白事”,无论有钱没钱,再也没有低于这个标准。
“人要脸,树要皮”,面子问题在中国人心里永远都是大事。“其实丧事就是办给别人看的,就算借钱也得把这事办得风风光光,要不然会被别人戳脊梁骨。”老家河东区凤凰岭的王国良说,虽然他们也明白在老人后事处理上大操大办不好,但对身处在格外注重人情关系的农村来说,真的身不由己。“受这种攀比风气之苦的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村民,特别是逝者生前花费了高额医疗费的家庭,本身就负债累累,哪有钱大操大办?”王国良说,但受攀比风气的影响,很多人“宁穷一年,不穷一天”,宁愿东挪西凑去借钱,也要摆排场。
市民盼望政府加强指导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殡葬不仅是个体生命终结的仪式,也是家人和亲属表达对逝者哀悼追思的方式。然而,一些殡葬陋习不仅损害了他人利益,又破坏了城市文明,殡葬改革移风易俗迫在眉睫。“为逝者办丧事本身无可厚非,但在具体操作时能不能尽量考虑到周边邻居的感受。”采访中,有市民表示,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治理中,希望政府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比如对于丧事制造的高分贝长时间噪音,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对于当街焚烧祭祀品,也应有相关部门进行制止等。“要让群众摒弃丧葬陋俗,文明祭奠,需要从转变观念入手。首先,我们必须正视民间现有的殡葬陋习;此后,再针对性地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让人们真正认识到殡葬陋习的落后性。”临沂大学传媒学院社会学教授王维义表示。
采访中,部分市民认为,要想治理眼下愈演愈烈的丧葬陋习,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出台相关政策,做到移风易俗也有法可依。“政府倡导什么,限制什么,打击什么,让市民有正确的判断。”市民刘海涛表示。
新闻推荐
端午节前夕,临沂市暨兰陵县“我们的节日·端午”经典诵诗会在代村农业公园举行。此次诵诗会由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文明办主办,兰陵县委宣传部、兰陵县文明办、兰陵县广播电视台承办,内容丰富...
兰陵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陵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