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例”厉家寨,奋斗不停歇
莒南县坪上镇厉家寨村地处沂蒙革命老区,1941年就有党组织在村里活动。1942年,4名厉家寨人成为共产党员。
在党旗指引下,革命战争年代厉家寨人踊跃支前;新中国成立后,整山治水,发展生产,成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被毛泽东同志赞为“好例”;如今,这片红色沃土发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樱桃产业,被誉为中国樱桃第一村,厉家寨樱桃被认证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
近日,记者再访厉家寨,在村史馆里、在整山治水的故地上,探寻“好例”厉家寨如何赓续传承红色基因,焕发新活力。
“现在山上都是树,当年这里插满了红旗。”1月14日,跟着厉家寨村76岁的护林员厉月钦沿山路蜿蜒而上,他面对一排排松树告诉记者。老人脚步有力,记者几次小跑才能跟上。
厉家寨村位于沂蒙革命老区,在新中国成立前,这里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土地“瓢一块,碗一块”,75%是麻岩山岭,25%是褐土地,既怕涝又怕旱,农民生活极为贫困。
1951年至1973年,厉家寨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整山治水,改造自然,艰苦奋斗。通过叠地、深翻地,建“二合一”梯田、“三合一”梯田、“三化”园田,兴修水利工程等办法,努力实现粮食丰收。
厉月钦告诉记者,当时厉家寨村共有12个生产队,为了鼓舞干劲,每个生产队都在自己的工地上插上党旗、红旗。其中,最特别的一面红旗上写着一个“帅”字。每个星期,党员和村民代表们都要开一个总结会,哪个生产队的成绩最突出,这面红旗就插在哪个生产队的工地上。为了争先进,村民们往往早上三四点就出门干活。
195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对厉家寨作了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从此,大山脚下的厉家寨名扬全国,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在厉家寨村的展览馆里,留存着大量记录党员群众热火朝天劳动场景的老照片。“这些小推车和扁担,都是当年工地上的实物。现在这座展览馆的小楼,最初就是一个招待所,用来招待全国各地前来学习参观的党员群众。”厉月钦告诉记者。
厉家寨村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高涨,到了1958年,厉家寨已修建大小水库17座。1964年,厉家寨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治水改土行动,先后修建了“龙潭”“龙门”“新愚公”“青年”“三八”等水库。其中,龙潭、龙门、新愚公三座水库库容共计300多万立方米,开挖配套干渠15千米,修建筑物290个,用工日30多万个。水库修建过程中,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涌现出了“钢六队”“铁五队”“铁姑娘队”等先进集体。
在1970年的冬天,厉家寨村党支部又提出了“向荒山要粮”的口号,800多名干部群众在大山的东坡摆下了战场。经过83天的苦战,荒山坡上整出80多亩平展的梯田,人们称作“大寨田”。此后,村里80%的土地可自流灌溉,基本实现了“水利化、绿化、水平梯田化”的三化标准。
一代代的厉家寨人历尽艰辛、求索奋斗,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已瓜果飘香。“厉家寨人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凭着一双手、一把锄头,大干苦干。厉家寨的发展,囊括了几代人的心血与汗水。”厉月钦说,每当看到瓜果挂满枝头,眼前总会浮现村民在党组织带领下劳动的场景,正是一代代人的努力造就了今日山清水秀的厉家寨。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为了让摆脱贫困的厉家寨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村党支部把目光瞄向了樱桃种植。
“通过引种、育苗、推广技术等一套组合拳,厉家寨人的樱桃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这几年,厉家寨村樱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周边18个村已连成2.6万亩樱桃片区。”临沂市委组织部派驻第一书记上官苏晓介绍,这里出产的樱桃被列入了全国“名特优品”农产品目录,厉家寨获得了“中国樱桃第一村”的美誉,年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产值2.4亿元。
近几年,村党支部将发展的目光瞄准了更尖端的农业科技。2018年,村里流转土地120亩,开工建设厉家寨樱桃科技示范园,建立了大樱桃种植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实现新品种培育、推广示范,并探索樱桃酒、樱桃果汁、樱桃果脯等樱桃深加工及其创新产品。
据厉家寨村的“90后”党员厉志强介绍,厉家寨村保持着每年10月9日举行全村党员集中学习活动的传统。每到这一天,村里的党员会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村委大院也会播放《英雄儿女》等红色电影,党员带领村民回忆老一辈厉家寨人艰苦奋斗的故事。
“年复一年,这些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党旗深深插在每个厉家寨人的心中,也让村民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不断取得新成绩。”厉志强说。红色基因在一代代厉家寨人中传承下来。(据《大众日报》)
新闻推荐
莒南讯未雨绸缪降风险,防微杜渐保安全,筵宾镇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底线思维,不断加强管理力度,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双节期间安全生...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