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完了280万元贷款,家家还有存款 他让辛庄村搬出深山,村集体账户上有了400多万元农村大众报记者孙成民通讯员刘雁罗晓迪

农村大众报 2021-02-25 14:55 大字

现在的辛庄村焕然一新。搬迁前的辛庄村村居。2020年,莒南县朱芦镇辛庄村村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家有存款过百万的有好几户;而2014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是3000元,全村最富的人家存款也不过10万元。之所以变化如此之大,村民都说,一是因为他们从穷山沟里搬了出来,二是他们有一个好领头人。

原来的辛庄村在大山深处,全村720口人。村民能做的,就是在很陡的山坡上种地。山石间开垦出来的土地,块小地薄,夏季雨水来了,草反倒长得更快,收成很低。在大山深处忙着的村民,很少有人想着外出打工。

今年50岁的赵祥卿,是从这片大山走出去的人。退伍后,他到胜利油田工作。回村看老父亲时,村里的老党员问他能不能回来,因为村民实在看不到希望了。

1997年12月,赵祥卿放弃胜利油田的工作,带着妻子回到了辛庄村。2003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第一天,他弄清了村里的家底:村集体欠账72万元。

赵祥卿使出浑身解数,想让全村的人过得好些。

孩子去上学,要走5里山路,中间有条山沟,一下大雨便有山洪。2004年,赵祥卿发动村民捐了1000多元,组织党员干部在这条山沟上修了桥。

当时,全村没有水井,吃水靠山坡上的两眼山泉。山泉出水量小,村民每天都得到泉边排队挑水。2008年,赵祥卿找到水利部门,把3里外山坡上的一眼山泉改造成净化池,又把泉水引进村,从此村民吃水不再难。赵祥卿还和全村人一起动手,实现了街道硬化。

想起那时干的事儿,赵祥卿说:“我很努力了,全村人都相信我,可我仍然看不到村民富起来的希望。”

之后,他不断引导村民退耕还林(果)并搬出深山。2013年,辛庄村在离旧村20里远的山外开始盖楼。2014年12月26日,辛庄村村民开始搬家。20天后,他们全部搬出了深山,住进了楼房。“用了3年时间,辛庄人才适应全新的生活。”赵祥卿说。

住进楼房,生活环境好到没法说,可村民的收入从哪里来?

为此,赵祥卿办了6次培训班。老师是从周边请来的,有炸油条的、做凉粉的、做豆腐脑的,甚至连赶集摆摊的也请来了。目的只有一个,教不再种地的村民如何挣钱。

赵祥卿跑到青岛,请回在那里打工的有技术、有能力的村民。这些村民,到现在已经开办6家公司。“这6家公司,有搞建筑安装的,有做家具的,主要为村里的男劳力提供工作岗位;有家政公司,有绣花厂,主要为妇女提供工作岗位。”赵祥卿说,村里还有一支女子务工服务队,专门收编没门路挣钱的人,“这些妇女每人每年平均能挣1.5万元。”

山里人除了种地,还会打石头。搬出了大山,还有40多位村民想干老本行,他们在新村附近的石材加工厂找到了活。

“我们这个700多人的村,男女劳力全算上,也就200多人,现在是人人有活干、有钱挣。”赵祥卿说。

2014年搬村那年,辛庄村村民的人均收入是3000元;刚搬完村时,全体村民背着280万元的搬迁贷款。现在,村民的贷款都还完了,家家还有存款。赵祥卿说:“村集体也早就还完了欠账,2020年年底盘账时,村集体的账户上有4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聘用制教师收入较低流动性大,教学水平难保证 乡村幼儿园期待更多“事业编”

在临沭县临沭街道孙岭村幼儿园,男幼师卓宝印教孩子踩高跷。(□记者纪伟报道)在莒南县大店镇花园社区幼儿园,老师带着...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