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扶贫车间建在贫困户家门口
本报讯 (临报融媒记者 孙芳玉 通讯员 刘雁 孙烨)扶贫车间建村头,脱贫路上有奔头。5月28日上午10点,记者走进省定贫困村——莒南县坪上镇大山空村的扶贫车间内,看到一派忙碌景象。
62岁的贫困户张守芹正与七八个工友一起包粽子,巧手一收一拢之间,一个紧实精致的粽子便成型了。“包一个小的给6分,大的给8分,在这里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还有空调,一天轻轻松松地就能包2000多个,挣100多块钱,还不耽误干农活。”谈起现状,张守芹一脸的满足。
自这个扶贫车间被一家食品公司承包,张守芹和村里30多名妇女就从农民变成了“上班族”。据食品加工厂经理蒋烈峰介绍,一年能加工窝窝头200吨、粽子200吨,畅销全省各地。端午临近,定单爆增,张守芹们的活计更多了。
近年来,莒南县建在群众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遍地开花,贫困户足不出村,就近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在亚欣电子加工厂成品检查车间内,38岁的刘艳美和她的工友们正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检查TO46管座。“俺家就住这个社区,上下班就3分钟的功夫。现在,俺一天干8个小时,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呢!”刘艳美美滋滋地说。
这家扶贫车间建在文龙河社区内,像刘艳美这样受益于扶贫车间,在家门口上班的员工共有70多人。她们大都是小区内的家庭妇女,每人每月平均能拿到3000多块钱的工资。这其中,就有贫困户13人。为了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到扶贫车间就业,莒南积极引导扶贫企业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
小小“扶贫车间”,已经成为贫困群众奔富路的“小康车间”。如今,行走在莒南山乡的“扶贫车间”,聆听这里的扶贫声音,看着贫困户的笑脸,让人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乡村扶贫车间门槛低、技术含量低,为低技能的中年贫困劳动力提供了用武之地。莒南县锦顺毛绒玩具车间内,已69岁的省定贫困户靳相芳说:“俺年龄大了,远路走不了,重活干不了,巧活不会干,就在这儿干最简单的——择个料,虽然挣得不多,但每月挣米油菜钱足够了,幸亏薄文芬在小区建了这么个车间!”像她这样的贫困老人,在这家玩具厂还有5人。
身有残疾的薄文芬也曾是一名贫困户,靠着打工学来的玩具制作手艺,不但自己脱贫,还将脱贫产业逐渐做大,建起了一个95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带动社区居民150多人就近就业和5人创业,帮助5户贫困户脱贫。
莒南的扶贫车间并不仅限于生产加工车间,还包括种植车间、养殖车间等方式,产业扶贫内容扩展到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休闲旅游业等多个行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扶贫车间”里受益,逐步脱贫,走上了小康之路。扶贫小车间,实现了脱贫大作为。
2016年至今,莒南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44个,累计产生收益3632万元,帮扶贫困户36739户、55700人次。其中,已在228个农村社区实施“村社共建”项目456个,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7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3亿元,共辐射带动2000余户、3000余名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500至2000元。其中,参与扶贫的合作社71个,带动贫困户981户;参与扶贫的家庭农场35个,带动贫困户285户。
新闻推荐
□临报融媒记者杨光达孙芳玉通讯员苏珂欣徐翠“现在的审批速度真的太快了!之前办理药品、食品经营需要递交三套材料,现在只...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