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之翼”

临沂日报 2019-04-24 17:48 大字

乡村振兴,关键要产业振兴。近年来,莒南县以科技为引领,做好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昂首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国家级科技园区

盘活1.3万亩现代农业

眼下的莒南,正是春生万物的季节:山林之间,粉了桃花;田园旷野,绿了新茶;高端大棚里,自主研发的新品种草莓香溢扑鼻;生产车间里,土板栗变身高端罐头运往海外商超……

在道口香田园综合体的智能化养殖场房内,刚出生一个星期的小鸡崽叽叽喳喳,时而啄一口自动配送的饲料,时而悠闲的蹬蹬脚爪,长成出栏后将全部销给美国泰森食品,供应肯德基和金拱门餐饮。

养殖场房智能现代,高温大棚接连成片,研发中心犹如指挥“中枢”,构建了智慧农业和循环农业圈。这里仅仅是莒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一个“小角落”。

莒南县大力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科技园区同建,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大载体。其中,获批建设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面积1.3万亩。

园区立足“科技兴园”,累计投入各类基础设施资金16亿元,完善功能分区,推进市场化运作建设模式,加强协同创新,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如今,园区内优质种植基地、精品加工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相映成趣,去年年底完成生产总值121.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6万元。

高端人才提升土地含金量

“基地种植榛子1000亩,一亩地产量300公斤,按照一公斤50元的市场价算,光靠卖果子收入是1500万元。但是公司开发了系列产品,一年加工榛子2万吨,销售额过亿元。”在真源榛子标准化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宗岭说。

该基地与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团队就榛子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一颗小小的榛子开发出榛仁油、榛仁露、榛仁蛋白粉等10种产品,收入翻了几番。

地还是那块地,注入科技“能量”之后,土地含金量呈现了几何倍增。

为了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的引进转化和推广,莒南县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校地合作,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打通高校、县域、企业间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一大批高新技术、先进理念、研发成果通过高层次人才搭建的桥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片朝气蓬勃、加速发展的热土上,为莒南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科技之花尽情绽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省农学专家团队指导下,组织实施了春花生单粒精播技术高产攻关试验,亩产高达763.6公斤;袁隆平团队连续三年在大店德程家庭农场实施“超优千号”水稻百亩攻关项目,不断刷新山东省单产记录……

科技照亮脱贫致富路

3月28日上午,赵家欢疃村富民大讲堂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当日,来自县农业农村局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花生办的农科专家组成“讲师团”,就小麦高产栽培、花生绿色防控等主题到乡村“开课”。

“费老师,俺头年种大棚,心里没底,你给看看这辣椒长得行不行,今年能摘多少斤?”课堂结束后,村民赵东帅把“讲师”费永波拉到自家大棚里,取起了“高产经”。

该县组建成立了专家服务团,对全县科技特派员与省定科技指导人员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到村进行农技指导培训服务,实现科技人员与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促进贫困户增收、贫困村脱贫。

除了科技特派员发挥轻骑兵的作用,该县还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涉农企业与贫困户结对,使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

道口镇庄氏农业科技园区与15名贫困户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并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每年给周边贫困户无偿发放脱毒草莓苗,带动了500余户农户发展草莓种植1000亩,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在中道口村,今年68岁的贫困户陈老汉深受其益:“一棵苗原本8毛多,到俺这里帮扶不收钱。两个大棚种了三年,一年能挣2万多元,家里那口子的药钱不愁了,还能攒下些钱。”大棚里的草莓甜丝丝红艳艳,撑起了陈老汉一家的脱贫致富梦。

科技创新正成为莒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推动莒南农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孙烨 贾贵艳

新闻推荐

车辆行驶中起火 车头被烧成空壳 消防及时扑灭

本报4月11日讯(记者赵泽军通讯员谭哲文)9日下午3时03分,市消防支队临港大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临港经济开发区坪上镇坪壮...

莒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南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