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临沂日报 2018-04-11 09:34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周成刚 杨光达 通讯员 葛桂昌)“4年前,教干教师要苦口婆心地入户动员本地生源就近入学,本地生源仍流失一半以上;而如今,非但不用为生源犯愁,还得想方设法保证40人的小班额。”莒南县板泉一中校长卞秀忠自豪地说。该校仅用4年时间,便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教体局的强力推动下,积极理顺关系、凝心聚力,建章立制、优师立校,综合发展、打造特色,很快跻身全县初级中学教育教学综合考评前三名,成为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杆。

近年来,由于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很多优秀的小学毕业生被家长送入城市中学就读。“尖子生走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秩序和农村中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板泉一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据卞秀忠介绍,4年前,该校的秋季招生只招收了不到100名学生,而当地实际生源有200多人,生源流失严重。

“如果说若干年前,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显著区别体现在教育设施上,那么在国家大力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今天,‘硬件不硬\’已经不是农村中小学的硬伤,大力发展‘软实力\’已成为农村中小学留住优质生源的共识。”站在板泉一中的校园内,莒南县教体局副局长张翠芳向记者分析。如今板泉一中的校园“硬件”建设不仅能够媲美城市中学,甚至一些“硬件”设施已经超过了县城部分中学。在此基础上,该校结合本镇实际,因地制宜、因生施教,大力发展校园“软环境”,趟出了一条乡镇中学成功办学之路。

记者在板泉一中看到,学校不仅有宽敞整齐的教学楼、办公楼,就连阅览室、体育器材室也一应俱全,而铺设全新的塑胶跑道和篮球场更是让该校师生为之自豪。据张翠芳介绍,目前全县各镇街最好的楼房不是党委政府办公楼,而是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最美的环境不是各单位办公大院,而是各中小学校园。

在板泉一中的实地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一个教室中有三块黑板,分别悬挂在教室的前后和右侧;每个班级的名称不仅仅是几年级几班,而且还以班主任名字命名;班级里的桌椅排放打破常规,均以6至8个课桌椅为一组排放。对此,卞秀忠分别进行了介绍,在一个教室中设置三块黑板和打破常规排放桌椅,是因为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实施小组学习模式,让老师可以全方位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学生也因此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以班主任名字命名各班,是为了强化以班主任为中心的各位老师的责任心,形成各班“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再比如,学校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轮流听课、参与监考,还有每学期两次的家访、家长培训等。对此,板泉一中初三一班王郡飞的母亲非常满意:“其实,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就近入学,方便照顾和管教,加上现如今乡镇教育的硬件条件都提高了,如果校园的教学‘软环境\’再更好一些,那肯定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本地学校读书。”

“学校现在不仅教师工作成绩量化,评先树优公开、公正和透明,教学管理也实现了规范化和程序化。如今,教师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也不一样。”板泉一中初二语文教师薄慧的表述正是该校教干教师的一致看法。据悉,该校为形成“争先恐后干工作光荣、推诿扯皮不干事可耻”的工作氛围,积极改革创新、建章立制、加强考核、家校联动、打造特色,利用4年多的时间实现了该县范围内中考高分率、进线率遥遥领先、总评全县第三名的佳绩,彻底摘掉了教育落后的帽子。

板泉一中的华丽转身,正是该县教体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莒南县教体局始终把加快镇街学校校舍建设作为夯实教育均衡发展和补齐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短板的重中之重,使各镇街学校办学硬件得到显著改善,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校貌焕然一新。2017年,该县更是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复查,同年招录152名教师到乡村任教,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积极引导和推进乡镇学校教育“软环境”改革和发展,从而使全县城乡孩子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新闻推荐

莒南县政务服务中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项目立项审批再提速

莒南讯自深化“放管服”工作以来,莒南县政务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