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赵祥卿:一心为民谋福利的好支书

临沂日报 2017-01-11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王永超

5年前,正当临港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朱芦镇辛庄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卿坐不住了。他心里盘算着,辛庄村靠山地薄,1亩地每年也就赚来块钱,要是能搬进新城,老百姓的日子应该就能好过些。

想让老百姓放下牵挂,心甘情愿搬到里外的新城,先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是最重要的。赵祥卿召集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用了7天时间把群众担心的问题悉数列出,并制定出详细解决方案。

赵祥卿摸清了群众的心思,和村“两委”干部揣着辛庄村群众的信息表,挨家企业“推销”村里的劳动力。为了激发群众创业热情,辛庄村还为自主创业的群众每天发放元经营补贴。同时,辛庄村在社区设计、户型设计等和社区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充分尊重民意,实现了群众全参与、信息全公开。

从年选址到年竣工,历经两年建设,气脉山社区和主城区的学校、企业发展中心、人力资源市场、文龙河城市生态湿地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

房子建起来了,分房能否公平成了群众最惦记的大事儿。赵祥卿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及村里的党员骨干召开会议,决定让利于民,把最好的楼层让给群众,把一楼、五楼这些群众避之不及的楼层留给党员干部。赵祥卿率先垂范搬进了一楼。

从农村搬进城市实属不易,而要把农民变成市民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垃圾放哪里?家里水电暖坏了找谁修……于是,赵祥卿开始探索“网格化”管理,每栋楼确定一名党员为管理员,并将管理员的电话进行公示,负责服务群众。还制作了社区简报,刊登社区生活常识、村干部电话及水电暖分类服务电话等。

赵祥卿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块,年底结算;妻子打工挣钱收入不高;儿子当兵没有收入……他们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而这个拿“年薪”的村党支部书记,虽有头脑,却没有发展任何副业,心无旁骛地干了年。社区建设启动后,他还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为村里免费安装了水、电及燃气、暖气管道,群众都亲切地叫他“好支书”。 

新闻推荐

莒南县创新引领“五个交通”建设

□本报记者杨光达通讯员潘增伟今年以来,莒南县委、县政府围绕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生态美县”的奋斗目标,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突出综合交通、绿...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