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销社携手“三农”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柏建波
“我和老伴年纪都大了,每到麦收季节就犯愁,没有体力继续收割自己家里的8亩地。”今年60多岁的尚庆柱是莒南县相沟镇秦王柱村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今年多亏了服务中心,我和老伴没费劲就把麦子收割完了。”
尚庆柱所说的服务中心,是莒南县板泉镇为农服务中心,由供销社及参股领办的昊睿农机合作社投资建设。农民因各种原因不能种地,都可以把地交给该服务中心,由专业人员提供“耕、种、管、收、储”等一条龙服务,农民只需交纳少量服务费,生产的粮食还归自己,这就是土地托管。
据板泉镇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为农服务中心累计实现农资销售收入171.9万元、利润11.7万元;托管土地面积26543亩,收取托管服务费115.9万元,实现利润46.39万元;培训农民14期、300余人次;累计节省农民农资成本21.35万元,节省农机生产成本41.07万元,增加村集体及联系点经营性收入68465元。
这是近年来临沂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骄人成绩的一个缩影。2014年6月开展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市供销社按照为农、务农、姓农的要求,坚持市场经济方向,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以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为根本,以社村共建、实体性合作经济、农业服务规模化、农村流通现代化和农村合作金融为重点,不断加快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经营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临沂市供销社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为地市级理事单位,连续 3年被省社授予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第 1名。两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增加销售收入93.2亿元,同比增长35.5%;增加利税2亿元,同比增长36.3%。
计划经济时期,市供销社担负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供给的重要使命。如今,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型商业形态不断涌现,改变了农村物资流通格局。市供销社适应时代而变,携手“三农”,扎实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实现了由杂货店到综合服务平台的华丽转身。
一串串令人振奋的数字,展示了近年来市供销社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截至目前,成立67个乡镇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领办农民合作社2262家,入社社员19.5万户,服务新型经营主体6437个;全市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03处,其中粮油烘干仓储型44个、果蔬加工型27个、养殖服务型15个、社区服务型17个;全市共托管土地180万亩,建设智能配肥站60处,智能配肥服务面积113万亩,飞防面积70万亩,培训农民3.2万人次。社村共建专家服务团认领贫困群众5588户、9724人,对接省市县第一书记117名,帮扶脱贫2614人。临沂市与第三方合作共建了淘宝临沂馆、京东沂蒙馆、“供销e家”,自营开发了“菜润家”、沂蒙优质农产品信息港、“易农通”大宗农产品等平台,上线优质农产品400余种,服务新型市场主体2600余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炳兴)“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7月1日上午,莱城区委组织部全体党员干部在临沂莒南县山东省人民政府旧址庄严宣誓。为庆祝建党92周年,莱城区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