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九旬离休教师的『大黑板』

黄海晨报 2016-09-13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陈为峰 摄影报道

9月7日,莒县刘家官庄镇毛家屯村,93岁的离休教师毛同宣吃过早饭,习惯性地拿起书本翻阅起来,有喜欢的句子,他就会用粉笔写在水泥地面上,偌大的地面成了老人的“大黑板”。离休至今,30多年,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

毛同宣小时候上过6年完小,之后辍学,帮着家里干家务活。1946—1947年,毛同宣和本村的几位青壮年出“长命夫”支前,为前线将士送给养,抬担架,参加过鲁南战役和孟良崮战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长命夫”是一种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民夫,当时的奖励是40斤麦子煎饼和一双布底鞋。

1948年,外出走亲戚的毛同宣路过临近的营墩子村时,正好遇见招收学员的场面。毛同宣把地主家的大门板当黑板,写了几首古诗,算了2道数学题,虽然当时对政治不了解,考了零分,但还是被当时负责考试的沭西区文教助理史维济看中,为这位政治科目不及格的特殊考生写了一个条子,在教育局负责人古春田推荐下,到位于莒南县的滨海建国学院学习。当时学院有两个队,教育队培养教师,会计队培养财会人才,受爷爷和父亲当老师的影响,毛同宣选择了教育队,从此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

毕业后毛同宣被分配到莒县阎庄完小任教,在辗转了几所学校后,上世纪80年代在小学校长位置上离休。

离休后老人家喜欢看电视和读书,水泥地面成了他的“大黑板”,写得密密麻麻。每天下午,老人会用苕帚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再写。一年下来,光苕帚就用坏了好几把。

从《红旗》杂志到改名后的《求是》杂志,毛同宣一直自费订阅,是这本杂志的铁杆粉丝。电视上的时事、体育节目也是老人的最爱,每次看电视,他都会把新闻内容、播音员、手语助播的名字整整齐齐地记下来。

老伴2004年去世后,毛同宣就同三儿子毛家乐住在一起,到附近赶大集,到10多公里外的莒县县城逛逛书店,老人家的晚年生活很充实。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不断地学习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使老人家身体健康,很少有病灾。 

新闻推荐

临沂彩民钟爱11选5“任选五”10分钟夺金53万

□葛运伟这几天,临沂彩民赵先生(化姓)十分“得意”:9月6日,他在莒南县22287体彩站倍投11选5玩法中的任选五,10分钟内夺奖534600元,为自己的小微企业获取了宝贵的发展资金。正值壮年的赵先生不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