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莒南率先实现“村社共建”全覆盖

大众日报 2016-07-17 11:49 大字

□本报记者王洪涛

本报通讯员董磊陈德溪

今年夏收繁忙之时,同样有麦地的莒南县洙边社区农民刘东却挺悠闲。原来,他把家里的3亩麦地全托管出去了,“一亩地一年托管费860元,到时候带着口袋去装粮食就行了。”脱离土地羁绊的刘东现在洙边社区的博丰家庭农场打工,一家五口人年收入可达10万元。

让刘东放心打工的,正是洙边为民服务中心推出的大田托管业务,今年共托管周边社区土地2000亩。该中心由洙边社区“两委”、洙边镇供销社、博丰家庭农场三方按30:36:34的比例共建,为农民提供“保姆式”“菜单式”全程托管服务,形成了“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技推广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针对村集体和农民增收难、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莒南探索“村级组织+供销社+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把强村富民作为共建首要任务,重点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基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产品交易市场五大共建项目,村集体、供销社、合作社、农民共同开展生产经营,做大了村集体经济蛋糕,打开了增收的致富门。

“村级党组织有组织和带动优势,方便流转土地,但缺资金、缺人才、缺市场、缺致富路子,而供销社、合作社在这方面有优势,三者的结合就实现了人、钱、土地等要素资源的有机整合,在这个村社共建的平台上服务群众可谓好戏连台。”莒南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在石莲子镇郝家庄村,37岁的村民刘祥臣正在大棚内清理草莓苗子,刚刚过去的这个草莓收获季,他3个大棚挣了9万多块钱。改变始自2013年年底,当年郝家庄村与石莲子镇供销社开展合作,双方共同出资50万元成立了绿园合久果蔬专业合作社,建起了果蔬批发市场,

发展草莓、韭菜种植。“供销社负责农资配送、销路开拓、技术培训,而我们村‘两委\’负责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改良。”郝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郝起科说,通过村社共建的开元超市、果蔬批发市场项目,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元。

针对打赢扶贫攻坚战,莒南县特别要求每个贫困村至少新上1个村社共建项目,搭建致富平台。在道口镇东野埠村,村集体和道口供销社及部分养殖大户,按2:2:6的比例出资100万元,组建了莒南县东方红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送羊还羔的***方式,村里15户贫困户当年就可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

目前该县已在228个农村社区组织实施“村社共建”项目401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这228个农村社区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700多万元,带动农民年增收1.3亿元,最近3年平均保持18%以上的增速,农民户均增收6000元。几年来,莒南县供销系统各类经营服务网点增加185个,新增利润300多万元。

通过共建组织,实现了农民“小产业”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实现了村集体、基层党组织、供销社和广大农村群众的多方共赢,成功打造了一个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响亮品牌。5月25日,山东省供销社“村社共建”培训基地在莒南县揭牌;今年“村社共建”被确定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上升为国家标准。

新闻推荐

地头收购价涨了近三成,地头收购价涨了近三成

莒南是 “中国花生之乡”,据临沂莒南县委办公室介绍,去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就已达到50万亩,年加工销售花生35万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贸易集散地。11月2日,记者...

莒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