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农信系统缘何频现“被贷款”
□记者手记
事实上,张伟的遭遇并非个例,最近三年内,就有多家媒体报道这种“被贷款”的问题曾出现于临沂市的莒南县、罗庄区、河东区等地,市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仅沦为银行利益输送的工具,而且还使个人征信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失,为未来的贷款申请造成了影响。
“很普遍”、“太常见”,这是农商行内部的一位知情人士对“被贷款”这类事件的直观感受,特别是在十多年前,各地农村商业银行还停留在信用社这一招牌时,贷款流程中的监管不严格,审批不规范等情况屡见不鲜,以临沂地区为例,目前涉嫌“被贷款”的金额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
其实不难发现,这些“被贷款”的问题大多出现于农村地区,一些农民征信保护意识浅薄,对银行业务不甚清楚,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和银行违规操作的空间。几年前,记者在接触银行信贷员时就曾惊讶地发现,一张身份证或者复印件,私刻几个公章,背好事先编好的理由,一笔贷款就能审批通过,在这种利益输送链条中,中间业务人员往往会得到一笔不菲的好处,贷款人拿到钱后或用于经营,甚至有的竟用来挥霍,但一旦出现了坏账逾期,也可以像张在法那样溜之大吉,银行也只能查到原贷款的担保人这里。
也正是因为原有的信用社体系中出现过各种业务盲区和监管漏洞,最近几年山东省加速实现信用社改制,到目前为止,省内农村信用社已完全合并重组为农村商业银行,业务范围扩大了,监管力度加强了,但经营意识、危机意识仍没有得到彻底转变,刚诞生没几年的各地农村商业银行,距离管理规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从这种情况来看,临沂多地出现的“被贷款”事件也正是多年来信用社管理落后的一个缩影,也说明了改制的必要性,更为未来发展指明了合规性这一道路。
时至今日,山东省不少农村商业银行在不少中西部地区的存款规模占了县乡的半数左右,在农村市场中,更是农村商业银行一家独大,在这种缺乏竞争的土地上自然容易滋生更多的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养成了某些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的行为,一旦乡镇市场完全放开,农村金融便利店铺展开来,基层金融市场争夺战就会打响,经营理念改革不算快的农村商业银行又有多大的优势呢?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