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秸秆打捆变废为宝提“身价”

临沂日报 2016-06-13 19:37 大字

眼下,正是麦收时节,如何处理田间秸秆成为困扰农民和各级政府的一个难题。然而,在莒南县道口镇麦收现场,秸秆通过打捆立即变成了“抢手货”,“禁烧”与“利用”的难题迎刃而解———

┮本报记者 孙爱娜

通讯员 孙烨 陈德溪

6月6日上午,在莒南县道口镇西野埠村民徐怀波家的麦田里,只见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快速作业,与以往不同的是,往常漫天飞舞的秸秆碎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捆捆整齐的“秸秆包”。

“这是村里农机合作社购置的新型收割打捆一体联合收割机,在收割的同时,就可以把小麦的秸秆一次性打捆。”站在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汲广许介绍。

不到10分钟的功夫,徐怀波家的1.4亩小麦就全部收割完毕,地里散落着20多个整齐的麦秸捆。“往年一到麦收,最头疼的就是处理秸秆。”忙着装小麦的徐怀波说,“现在可好了,不仅省去了清理麦秸的麻烦事,还能换钱,真是省了不少心!”

汲广许介绍说,前些年麦收时,由于小麦秸秆收集费时费力,且运输不便,回收秸秆不划算,老百姓通常就一把火给烧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秸秆禁烧后,老百姓只能东堆西放,影响了村里的卫生环境。为此,今年,村里的农机合作社专门购置了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打捆一体机,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对全村2000亩小麦实行统一收割和打捆。

走进徐怀波的麦田里,只见一个个麦秸捆长约80厘米、宽约40厘米、高约30厘米,重约二三十斤。“别看一捆看着不大,解开绳子能装一三轮车。”汲广许拍着打好捆的麦秸说,“麦秸打捆时经过压缩,一亩地可出二十五六个捆,三亩半地可出一吨重的麦秸捆。”

打捆的秸秆怎么处理,有人要吗?“这个根本不用担心,要的人很多。”汲广许说,“秸秆不仅可以用作生物发电,而且还可以做食用菌基料、做饲料……用途可多了。零散的麦秸是‘鸡肋\’,而打好捆的秸秆就不一样了,是很多企业争抢的‘香饽饽\’。这不今天上午,就有一家蘑菇种植基地找到村委,提出以每吨150元的价格上门收购呢。”

单从经济收益方面来看,汲广许简单地算了一笔账,采用小麦收获+秸秆处理一体化,每亩保守估计可打捆处理秸秆400斤,每亩地就可增收40元。

秸秆有了好归宿,让政府在“三夏”期间的“禁烧”压力也减轻了不少。“我们道口镇共有2.7万亩小麦。为了防治秸秆焚烧,每年镇上都组织100多名干部24小时轮班在地里看着,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道口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聂国昌介绍说,“今年,我们将采取堵疏结合的方法,引导全镇各村推行小麦收获+秸秆打捆一体化处理,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禁烧的难题。”

据了解,莒南县共有小麦48.5万亩。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该县引进了总投资5.5亿元的生物热电综合利用项目。同时,县农机部门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落实力度,引导和鼓励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购买新型收割机械,引导农民合理利用麦秸,增加收入。 

新闻推荐

莒南扎实整治大气污染

本报讯(记者雅奇通讯员贵东孙烨)日前,莒南县出台相关方案,进一步明确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分工、措施要求。莒南县明确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再提高任务的督导、监察,发电机组(锅...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