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莒南:“党建+”助力***

临沂日报 2016-05-16 19:44 大字

莒南讯 2.1万户、3.4万名贫困群众;73%分布在库区、山区;74.9%因病、因残致贫,22.9%因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致贫。这是莒南县按照省定扶贫标准,摸清的全县贫困“家底”。为让数万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脱贫攻坚中,该县全面开启了“党建+”模式,通过党建工作引领***、实现精准脱贫。

相沟镇沈保社区是省定扶贫村,目前有贫困户16户、26人,同时也是省派第一书记驻点村。为了实现兜底脱贫,第一书记根据红薯产量大、

闲置烤房多等情况,

帮助社区重点发展了

红薯储藏、黄粉虫养

殖和太阳能光伏发电

产业。“扶贫得精准,脱

贫得有产业。比如红薯

储藏,我们投资建设了

8个红薯窖,对外发包

既能给村集体增收,又能给贫困人口分红,贫困户还有土地流转金,这都是脱贫的支撑点。”省纪委派驻第一书记崔宏杰说。

第一书记是***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凝聚各层级部门、各行业资源,发挥了“领头羊”作用。目前,莒南县有省市选派第一书记34人、县选派第一书记138名。在驻村过程中,他们以扶贫为第一位要务,把扶贫项目、扶持资金精准落实到扶贫对象身上,选择适合贫困人口的产业,重点发展、重点扶持,让每个贫困村都培育1-2个特色产业,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1项增收项目,形成“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局面。同时,县财政每年向每村拨付5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帮助任职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在两年内达到10万元以上,贫困村实现“五通十有”,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省市县三级172名第一书记正全力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主阵地。

除了第一书记任职村,莒南依托村级党组织,向全县更多村居推进了“村社共建”工作。“‘村社共建\’是莒南探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成功经验,通过村级党组织+供销社+合作社的模式,合作共建日用品和农资超市、农民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高效生态农业等项目,实现村集体、供销社、合作社和农民多方共赢,为扶贫脱贫奠定了基础。”县扶贫办主任莫元宗说。

结合“村社共建”工作,莒南县每年从财政列支100万元专项资金、各镇街配套不少于30万元,每年给予土地建设指标60亩,搭建致富项目平台,每个贫困村至少新上1个共建项目,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

板泉镇武阳社区昊睿为农服务中心扶贫项目就是一个“村社共建”带动脱贫的好例。“中心目前投资600万元,购置了96台大型农机,建设了仓储库、晾晒场等,近期还计划新上粮食烘干、花生红薯深加工等5条生产线,采取农机+农资+农技、流转土地+务工就业等方式,积极开展***工作。”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新彬介绍说。在该项目的带动下,目前社区89户贫困户按照每亩1000元的流转价格,每年可增收13万元;84户贫困户可享受免费的农机服务,每户每年节省机械费360元;5名贫困群众通过项目扶贫岗位,每人增加务工性收入1.2万元,农忙季节还可实现50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户均增收800元。

包括武阳社区在内,莒南县已在228个农村社区实施了401个“村社共建”项目,通过出租房屋、土地、入股分红、创新经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7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3亿元。辐射带动2000余户、3000余名贫困群众。

“脱贫攻坚难的不是找路子,关键要把路子走好。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推动发展、助力脱贫的引领作用,突出精准二字,调动各方资源,能够有效促进村级集体培育集体经济、贫困户增收脱贫。”莫元宗说。推动基层党建和扶贫攻坚相互融合、互促共进,莒南县正全力走好党建扶贫、产业扶贫、企业扶贫的内源式***路子。

(孙烨 宋荣荣) 

新闻推荐

国网莒南县供电公司优质服务“微行动”献爱心

为切实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近日,国网莒南县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优质服务“微行动”献爱心活动。在活动中,志愿者们从美化周围服务环境着手开始了“微行动”献爱心活动。认真清理卫生死...

莒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