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莒南:以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精准脱贫

临沂日报 2016-04-11 19:54 大字

日前,记者来到莒南县涝坡镇柿树园村村民张守华的温室大棚里,满眼绿意扑面而来,蓊蓊郁郁的叶子间露着串串如玉珠般的葡萄,长势煞是喜人。张守华的妻子一边给葡萄抹芽、疏果,一边笑呵呵地说:“俺这些葡萄长得不错吧,要是按照去年一斤七八元的行情,这一棚葡萄可赚2万块钱!”看到眼前的场景,很难将这对农村夫妇和贫困户联系起来。

提起过去,张守华说:“俺没有什么文化,过去就靠种四亩薄地维持生计。那些山岭地下雨淌清水、庄稼不结种,一年到头,全家人没多少收入。”而如今,靠着两个大棚的葡萄,张守华家里买上了摩托车、三轮车,还供闺女上了大学。说到脱贫致富,张守华介绍:“俺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改造过去的土棚,把品种换成黄蜜葡萄,产量高又好卖。现在想来,以前为啥穷呢?没有资金、不懂技术、找不到致富门路啊!”

治贫先治愚,扶贫要扶能。为帮助像张守华这样的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特色养殖种植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莒南县全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设立初始规模300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按照补偿金15倍投放,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贷款。2016年,该县财政还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专项配套资金、100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充分调动贫困农户参与特色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同时,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作为贫困村扶贫开发的最直接途径,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为每个贫困家庭培养一个掌握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依托市农业学校和县、镇、村三级社区教育培训网络,有针对性地对贫困村开展帮扶科技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资金和技术就是贫困户致富的“摇钱树”,家家有增收项目,扶贫的聚集效应才能凸显。柿树园村党支部书记张成波深有感触:“脱贫攻坚归根到底要靠产业发展。我们村针对脱贫实际,突出抓好特色种植,发展杂果面积800多亩,建成栽培葡萄和非洲菊的高效大棚80多个。一串葡萄、一扎非洲菊就能卖十五六块钱,脱贫还用发愁吗?”

近年来,莒南县坚持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作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各级扶贫资金、扶贫小额信贷、互助资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扶贫开发项目,扶持贫困乡村发展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全县建成百亩以上扶贫特色种植片区5个,面积达1380亩,初步形成了葡萄、蓝莓、杂果、桑蚕、蔬菜、养殖6个特色产业为主的开发模式,每个村重点发展一至两个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7.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

杨光达 宋荣荣 孙烨 

新闻推荐

莒南抓住“六个环节”把严危废“安全阀”

本报讯 (记者 志华 爱娜 通讯员 贵东 孙烨)今年以来,莒南县不断加大危险废物监管力度,重点在“六个环节”上下功夫,努力为环境安全把好危废“安全阀”。莒南县在环评审批环节上,严把危险废物污染...

莒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