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莒南:生态农场“精准”扶贫到户

临沂日报 2016-04-12 19:53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珊珊

通讯员 张其余

“靠着这个生态农场,我们老两口以后每个月从光伏发电项目上能领取‘分红\’150多元,加上养黄粉虫每个月最少收益500多元,年收入能到1万元。”4月6日,在莒南县岭泉镇高岭村引进的移动生态循环农场,高岭村68岁的村民于学成老人对着记者笑容满面地说。在这个村里,像他一样受益于生态农场的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共有18户。

于学成老人口中的生态农场是指啥?原来,针对农村尾菜乱堆、村里贫困户众多的现象,高岭村引进移动生态循环农场项目,进行“光伏+黄粉虫养殖”***,使该村18户60周岁以上的基本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吃上了“分红”,实现了给自己打工、当老板的梦想。

在这个生态循环农场,记者看到,头顶是光伏发电板,下面是黄粉虫养殖厂房,几名工人在给箱里的黄粉虫喂萝卜、菜叶。“简单来说,这就是‘光伏发电+生态养殖’项目。”莒南县磐龙湖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徐家连介绍,农场由集装箱设计改造而成,每个集装箱顶部安装5至6千瓦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用以满足农户的用电需求,剩余的电量还可以输送给国家电网;下面的集装箱内部用来养殖黄粉虫,以处理农村尾菜、瓜果等生活有机垃圾,实现物质的良性循环。

“村里引进的这个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运营模式。”高岭村党支部书记汲茂习告诉记者,依托“富民生产贷”,企业每帮助一位贫困户脱贫可有3至5万元的贴息贷款。企业建立生态农场后,可以让村里18户60岁以上的贫困户按月领取分红,帮助他们脱贫。

“我们已经与贫困户签订协议,由每户贫困户负责管理一个集装箱内黄粉虫的养殖。”徐家连告诉记者,公司提供集装箱、太阳能电池板、养殖设备及技术人员,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幼虫给农户,并统一收购农户养殖的商品虫和虫粪。此外,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的收入采取公司、村集体和农户“五二三”分成模式。

“一般来说,黄粉虫成长周期为1个月,一年约有6至8个周期。每户农户有560盒黄粉虫,一盒的收益为1到1.5元,这样一个月收益可达600多元。此外,作为国家扶持的光伏发电项目,一年能发电11万度,收入约11万元,其中3.3万元收益分给18户农户,一户约领取1800余元。”徐家连说,两项收益加起来,每户每年增收至少8000元。下一步,该公司将在全县58个贫困村中争取10个贫困村进行“光伏+黄粉虫养殖”***,计划投资额达2000万元,扶持贫困户300户,帮助他们脱贫。

在高岭村,已经有农户开始将黄粉虫进行家庭喂养了。“黄粉虫养殖技术简单易学,而且投资成本低,收入比较稳定。村民只需要投入麸皮、人工,生态农场可以提供幼虫,并按一定的价格回购商品虫和虫粪。”汲茂习介绍,虽然生态农场今年才刚开始投入使用,但是村民对其很有信心。“我们全村共有贫困户50户,其中18户为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由生态农场对其进行精准帮扶。此外,高岭村今年将再引进一个高效蔬菜种植项目,预计一期投资500余万元,占地100亩,可以建设44个大棚,计划将剩余的贫困户全部吸纳进来,让他们尽早脱贫。”

“生态农场这类的扶贫项目,非常适合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完全体现了扶贫工作的‘精准\’。”莒南县扶贫办主任莫元宗介绍,截至目前,该县还有58个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2.1万户、3.4万人。县里将根据各村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实施多层次、多模式的项目扶贫,通过蔬菜大棚、林果种植、牛羊养殖、手工艺制品、储藏服务、农机服务、转移就业等项目,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坊前镇老年人文体活动丰富

近年来,莒南县坊前镇以组建民间文艺团体为抓手,以开展常态化的文化活动为平台,使老年群体文体活动形成丰富多彩的局面。村村建立的文体队伍让老年群众有活动“归属感”。坊前镇党委政府抓住广场...

莒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