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把好关口提升效能推动“放管服”改革纵向延伸

临沂日报 2021-12-28 08:43 大字

□临报融媒记者 罗志强

通讯员 高云野 刘畅

“这个服务太贴心了,我不用到处跑了,拿着身份证你们就给办了,省心省事!”近日,户籍在费县大田庄乡西渐富村、人在蒙阴县的村民张大爷,通过费县大田庄乡便民服务大厅与蒙阴县政务服务大厅的联网跨域通办,仅用十几分钟时间就拿到了自己的营业执照。审批办理人性化,政府服务有温度。近年来,费县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用足“放”的绣花功夫,写好“管”的精细文章,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窗口前移,“放”出市场发展活力。精准发力,控制好“放”的力度。坚持“能放尽放、按需下放”“不能放的坚决不放”原则,将点多面广、办理频次高、基层迫切需要的13项行政权力事项精准下放到乡镇实施,268项可帮办代办事项下放到镇村两级实施,进一步扩大乡镇在市场准入、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循序渐进,把握好“放”的火候。坚持成熟一批、下放一批,分两步完成权力下放工作。第一步,定向赋权开道,结合场所、人员、设备条件,先行赋予县经济开发区63项行政权力事项办理权限,及时总结提炼简政放权经验。第二步,进行普遍性权力下放,镇级层面全覆盖。在定向赋权基础上制定完成第一批普遍性下放清单,清单内事项无需再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含13项行政权力事项,其中委托下放11项、下放实质性审核权2项。狠抓落实,确保“放”得到位。成立联合督导组,每月对权力下放工作进行督导,查看服务场所建设、人员配置、事项办理等情况,定期调度事项培训、服务指导、容错纠错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及落实情况,确保“真放、真接、办好”。

靶向发力,“管”出规范有序环境。实行三项机制,“管”好承接质量。一是实行“持证上岗”机制。开展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大提升行动,培训基层政务服务人员62人,经考试合格后发结业证和上岗证,持“双证”上岗,专职专用。二是实行“政务服务指导员”机制。印发《关于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乡镇(街道)担任政务服务指导员的方案》,选派24名党员骨干到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担任政务服务指导员,打通基层政务服务“神经末梢”。自8月1日以来,共协助基层办理政务服事项1100余件。三是实行政务服务“一本通”机制。编印《基层政务服务手册》,全面提升窗口服务能力的“即战力”。实施两个核验,“管”好服务流程。抽取4名工作人员组建巡回核验专组,每半月对服务流程、申办档案等内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的跟踪核验。推行一键联动,“管”好申办行为。在全市率先将审管联动平台推广应用至镇级层面,实行“信息推送——分析研判——落实处理——信息推送”闭环式信息共享服务模式。

资源下沉,“服”出和谐政务生态。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服务公平均等。累计投资近9000万元,通过“提升硬件”“强化管理”“扩充事项”等途径,对全县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村居便民服务站进行改造提升,累计打造示范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2个,规范化村级服务站点402个,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服务设施标准化。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服务便捷高效。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一网通办”已接入服务事项19469项,个人实名用户数达577558人,“可网办率”达到100%,“全程网办”能力超过90%;“爱山东”APP宣传推广实现村居(社区)无死角、全覆盖,注册量近60万人,上线服务事项260项。投资261.68万元,为全县12个乡镇(街道)配备“一窗受理”系统和商事登记自助终端设备,实现“一窗受理”和“秒批”设备全覆盖。加强多元化建设,推动服务贴心全面。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村居便民服务站全部设立帮办代办窗口,并组建以村级便民服务专职代办员为主,以村(社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为辅的“上门服务”团队,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深化政银企合作,拓展政银企合作网点233处,实现农商银行、邮储、村级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开展材料、证照双向“免费邮寄”服务,申请材料邮寄到付,证章免费寄上门。

新闻推荐

费县凝心聚力夯实教育发展

费县教育系统严格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最大民生的战略,积极推动办学条件改善、确保校园安全、提高教育质量等重点教育...

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