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诗书 甲天下 魏振甲诗集《家国情思》序

临沂日报 2021-11-08 08:47 大字

平日,不善翻检微信,读到魏振甲先生发送的诗集《家国情思》,已逾多日,懒看微信的惰性,常常让我自责,唯恐这散漫之态慢待了尊敬的老友。想来,与魏先生因文而识,缔结了30多年的文友之情。记得是一个鲜花盛开的五月,中午的阳光灿烂,我正在编辑部接待来访的作家,对面办公室里的梁红隔着走廊对着门吆喝:“小高——电话——”诗人刘茂芳说,魏振甲主任从费县来行署办理公务,中午请他吃饭,邀请我作陪,喝一杯。推杯换盏,从酒语中认知了魏先生:“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在探沂“大寨田”摸打滚爬,荐入煤炭企业,纵横于地、县直机关呈报告、递汇报,因在《大众日报》发表诗文而崭露头角,“笔杆子”名声大振,十年磨砺不寻常。恢复高考后金榜题名,去临沂师专攀登书山,之后到费县一中扬帆学海,因文学功底扎实被调入县政府办公室当秘书,后任办公室副主任。一个草根出身的高中教师,能用改学生作业的手写行政公文,都是爱好文学诗歌的功劳。

话锋转诗,纵论“诗城”。孔孟之乡,圣地孝都。临沂,是一个古老的诗歌坐标,诗歌有着自己的辉煌源头和流向,是中国文人“诗性精神”的圣地。孔子删定六经,其中《诗经》就是诗歌之渊源。遥望复遥望,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那是怎样一个盛大的“修禊”绝唱,曲水流觞,开创了中国文人的诗歌雅集典范。“天下第一行书”,也奠定了“书圣”的历史地位,永和九年,成了世界书法的永远节日。魏晋南北朝时期,临沂诗歌怎一个“美”字了得,“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乡贤鲍照,乡贤颜廷之、谢道韫之孙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鲍照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有着重要影响,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唐诗宋词的兴盛、繁荣打下了坚实的铺垫。“巾帼不让须眉”,鲍照胞妹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诗人,她和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被誉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女诗人”。仰望历史的天空,临沂诗星璀璨辉煌,每当有重大社会变革发生的时候,诗歌总是回应、助推,同时也反映伟大的时代。当下,我们正在因袭强大的文学传统中创新,临沂诗歌的创作秉持从《诗经》开始的主流文学精神追寻审美的光芒,同时又遵循沂蒙的现实语境进行新的创造。

东夷文脉的浸淫,沂蒙文心的相印,临沂文学召唤着我俩通信、电话交往。1987年的《洗砚池》第二期,笔者编发了魏振甲先生的诗歌《山乡元宵思绪》。行署领导赴费县调研“扶贫开发”,发现了“材料写得很好”的人,魏振甲先生得以进了行署办公室。

为政之道,事在人为,莫过德政、勤政、文政。呕心沥血地起草,绞尽脑汁地行文,急文定心,临文守心,历文炼心;贤良仁政,用文学照亮诗意的政治生态。“开卷群言守其雅,扶琴六气为之清。”香灯半卷,诗书人生。孤独,滋养精神的纯真;寂静,温暖过往的时光。岁月如歌,聚散如风。我们生活在同一座水城商都,上班又同院邻楼隔窗,几次相约,魏振甲先生都未能如时赴宴,让人感觉,诗坛上的“名角”,渐渐忙起来了。

十年别是一重天。周末喜相逢,魏振甲先生已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兼法制局局长了。青丝蘸白雪,来路生云烟。有道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熬”,真真是沥着没有自由空间的生命透支,也确确是焠着没有独立思想的灵魂折磨。老友叙旧,三言两语就“揭秘”疏远文学的“谜底”。天道酬勤,文字是有光芒的,文人本就是一盏聚光灯,厚积薄发,浑身通透着芒的发光体。有文化实力、有探索精神的诗人,政务繁冗也不忘初心;潜心文学,只是从不张扬而已。

笔墨当随时代,反哺厚土;探寻东夷文脉,书画红色记忆,品味城乡诗意。披沙沥金,每一个勘破社会的诗人,必然承担着对整个时代更加宏阔、对人性更加精微的透视。家国情思,恒念如斯。魏振甲先生的诗心萌百姓之情,意象发沂蒙之景,在灿若群星的临沂诗群中,可谓佼佼者。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哲思丰富,意境奇妙,超凡脱俗,创造出一种“诗中有书,书中有画;画中有禅,禅中有境”的意象。我主编的《临沂文学典藏》选入他的多首诗歌,许多读者为之“点赞”,好评如潮。

工作如诗,岁月如歌。时光早已将色彩鲜艳的青春文学深深地刻进脑海皱褶,金色的文字光芒,也深情地燃烧了两鬓青丝。茧手挂印蓦转岗,归隐赋闲思华章。无为时光,书情诗意。近年,魏振甲先生屡有不乏影响力的诗词问世,不经意间,又捧出风情万种、书画气象的“高光”诗集。

“一座不高山峰/因一场人民战争/而名扬世界。”《家国情思》以《孟良崮》开篇。生长于“崮”,取材于斯。红色崮乡“风化”了诗人的雄气诗魂。巍巍沂蒙山是“崮”的王国。那雄奇、险峻、秀峨、天美的七十二崮,似母亲之乳峰,又像父亲之头颅。这群高大伟岸、尊贵神圣而又不可撼动的“崮”,用那坚实的臂膀,擎起冉冉升腾的启阳。孟良崮,英雄时代的精神高地,是我们子孙万代永远不变的敬仰。以史为鉴,回眸凝思:沂蒙革命史,是一部厚重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壮阔辉煌画卷,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信念如崮,情泓如沂。诗歌空间它是记忆的空间,也是遗忘空间,一切都向未知敞开,诗人不是在记忆,而是用遗忘在获得记忆,为乡土永久保留一份珍贵的文化记忆。这记忆绽放着光芒,穿越时空照耀未来的远方。“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融进血肉。乡愁,魂牵梦萦,如古村老井之趵泉,每逢佳节滋润心头,回眸这片充满回忆的故乡福地,触“节”生爱,情深延绵;徒步于阡陌之间,看蒙山的风情,往来于闾巷之间,听沂水的波韵,伸手一摸就是东夷文化,脚下一踩就是“论语”故乡,山野吹来的风都刮着从三国腾升起的“孔明灯”,市民村妇的问答:张口就是“智圣”“书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祖祖辈辈浸润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植根于这片有着革命文化传统和红色基因的秀水绿地,滋养着无限的“沂蒙山小调”情怀。魏振甲先生过滤式地审视历史,解读式地剖析生活,对照、忧患、反思;诗画大美临沂横空出世的新正气象,对铁血交织的沂蒙精神赋予新的发现,用诗书描写沂蒙人民创造震惊世界的美好生活实践。

新时代,是一个蓬勃鲜活的时代,是一个呼风唤雨的时代,是一个斑斓多彩的时代,是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文学,文学需要书写新时代。魏振甲先生不重复古人的礼赞,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歌唱祖国。“看人间悠悠万事/望蒙山云卷云舒。”西去新疆以仰雪峰,东望日照以观沧海,用脚丈量祖国的风光,用心赞美世界的精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开封,延安;兵马俑,黄帝陵;阳关故人,西藏塞外……流云肆意,山岚隐约。每一处都深藏文脉之源流,血脉之宗根;涉足之地都与民族的命理相连。纵情物事,开怀胸志;拓展宏大视角,跟自己的灵魂对话,认知把握时代、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程:亚运、奥运、世博、蛟龙、航母、神十、嫦娥四号、港珠澳大桥,深刻认识“厉害了,我的国”。远渡于海外,感受异域万种风情,“感受一次维也纳吧/有太多的文化让你品味/有太多的美曲让你带回……”诗集《家国情思》,有新诗的爽朗,亦有古风的深蕴。现代语境来自现代社会的文明法则和运行逻辑,多元共生,和谐选择。因而,他的诗语飘逸着书情,墨象彰芒着诗意;词律中蕴涵哲思,章法里峥嵘奇峰。

右心房蕴润着书魂,左心房生发着诗情。魏振甲先生不仅把自己浸润成文人中的“书友”,还将自己沦陷成为书法家中的“书痴”。诗人、书法家——刘茂芳任黄金局局长时,邀伙着他和我面聚畅叙,以诗论文,以文论书,悟书禅道;席间,魏振甲先生“入戏”很深,“角色”也随着“诗人”“书家”的话题不断变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羽扇纶巾,“大梦谁先觉”?他的“觉”,实实在在地让人钦佩不已:政务想得开明,生活透着明白,诗书放开心态;让人感觉和他聊天,不仅是一种同频共振的享受,更是一场暖润诗意的洗礼。端一壶温和老酒,仿佛看到孔子辩“羵羊灵石”;握一双竹筷,好像看到孙子执笔竹简,著作《孙子兵法》。随着诗集《大地情深》《天地情缘》相继问世,魏振甲先生先后加入省作协、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楹联学会。让临沂诗群刮目相看,而他的“另一手”——书法,更是令人望尘莫及。山东省政府原副省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顾问马连礼称魏振甲为“书圣传人”,欧阳中石老先生曾赞誉“魏振甲书法甲天下”。魏振甲先生书法艺术成就可见一斑。

诗书同源。书法是传统文人一项日常生活必备的技能,也是其精神镜像、文化修养、性情的艺术体现。社会人文进入现代,从铅笔、圆珠笔、自来水笔硬笔的普遍使用到电脑的普及,书写的实用功能不断退化,书法开始摆脱使用的束缚,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书法,书家灵魂图像的光荣绽放。这“图像”的“色素”,源自于文化自觉;书法之境,在于临帖读碑,悟性追高,博览秦汉篆隶之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穷经皓首,惟愿创作出天质自然、淳古朴茂、丰神盖代的行书。笔墨“圈层”,鹤立鸡群,魏先生创造了“草根”神话;他的书法,有诗的心灵,章法也大有超群绝伦之势。文化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后一步的探本穷源。冰心先生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他加入省书协、中书协,又被评选为“中国书法十大名家”。

一鸣惊人,二鸣惊世。羲之九天瞰新书,鲍照诗逸灵造化。诗人中的书法家,书法家中的诗人;诗“振”文坛,书甲琅琊。

是为序。

新闻推荐

方城镇: 全力做好秋季秸秆禁烧工作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朱剑锋通讯员李昕桐)为切实抓好抓实秸秆禁烧工作,方城镇对秸秆禁烧工作再安排再部署,筑牢秸秆禁烧“防火...

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