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哥”走红,却成为一些人蹭热度的“道具” 人家传导正能量 他们无底线“蹭流量”

南国今报 2021-03-05 10:51 大字

2月26日,“拉面哥”程运付的小摊前围满了全国各地“蹭流量”的网红及视频博主。 来源:《济南时报》

日前,山东临沂市费县梁邱镇一农民卖拉面“3元1碗15年不涨价”,坚持惠民利民而走红网络。但很快“拉面哥”却苦于被大批自媒体运营者蹭热度、“蹭流量”,其中部分人的手段甚至突破法律法规边界,侵害“拉面哥”合法权利,严重影响其家人和村民的正常生活。

凭着善良的心意走红

和面、揉面、溜条、甩动,在费县梁邱东大集上程运付的拉面摊位,来吃面的人络绎不绝,他一边忙着手头的活,一边还不忘和老主顾们打招呼。“3元一碗,便宜又实惠,我经常来吃。”正排队等拉面的王长兰对记者说。

程运付是梁邱镇马蹄河村村民。从2005年底开始赶集摆摊卖拉面,他和妻子每天开车带着面粉、案板和煮面的大锅,辗转于周边几个乡镇的集贸市场。“一直是3元一碗,只不过之前是带肉的,现在不带肉了。”程运付说。

对于多年未涨价,程运付坦陈,其实他多次计算过成本上涨的账,也想过要涨价,但他过过苦日子,就想让老百姓吃上便宜实惠的拉面。“来吃面的都是周边老乡,平时干活出大力的,挣钱辛苦,如果涨价,可能很多人就舍不得吃了。”

“3元拉面”加上质朴的话语、憨厚的外表,程运付迅速在网络平台“凭着善良的心意走红”,被网民亲切地称为“拉面哥”。

“蹭流量”的蜂拥而至

记者了解到,程运付和“3元拉面”走红很快引来了多地网红及视频博主。为了蹭到“拉面哥”的热度及流量,这些人涌进他的拉面摊和村子,对其“围追堵截”,这不仅使“拉面哥”一家无法正常生活,影响赶集出摊,还导致村里道路交通“瘫痪”,严重侵扰村民们生产生活。

记者调查发现,“拉面哥”的遭遇并非个例。不少自媒体、短视频账号运营者信奉“流量为王”,逢热必蹭,谁红蹭谁。

记者2月27日在“拉面哥”家门口看到,当天尽管他并不在家,但有100多人围聚在他家周围围观、拍照、直播。2月28日,“拉面哥”出摊后,他的摊位被前来蹭流增粉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无法正常经营。

“我开了一家店,平时做直播,现在正是涨粉的好时候,就连夜开了6个小时的车赶过来了。”一名来自江苏镇江的视频博主表示,知道这种行为打扰了“拉面哥”的正常生活,但在流量时代,蹭点流量没什么大不了的。

记者发现,为蹭“拉面哥”流量,他家门口不仅有拍照、直播的,还有不少人打卖狗广告、卖充电宝、卖食用油。在其摊位前,还出现了征婚、唱歌、送锦旗、贴寻人启事等五花八门的行为。

“蹭流量”过界后果严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赵精武等专家表示,为了经济利益或提升知名度,以极端手段“蹭热点”往往是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为代价,很可能涉及侵权,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构成犯罪行为。

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邓佩律师认为,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肖像、隐私等多项权利,如相关权利被侵害,“拉面哥”有权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作出赔偿。

邓佩还提醒,如果“蹭流量”相关行为严重阻碍村庄交通,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则可能涉嫌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臧雷指出,当前治理以极端手段“蹭流量”歪风的难点在于如何有效斩断一味追求“流量为王”“流量是金”者的变现牟利渠道,这就要求网络平台运营方坚持正确价值底线,维护良好网络生态,不能为平台“一己私利”,将流量视作企业唯一目标,滥用平台技术和资源。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泽金强调,根据《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相关网络平台应旗帜鲜明地反对其账号运营者以极端手段“蹭流量”的行为,积极对恶意炒作、过度消费热点当事人等内容进行限制,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姚泽金还建议,网监、公安等相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划出清晰红线,形成对过度围观、恶意炒作等极端“蹭流量”行为的有力震慑。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懂得责任和敬畏,方有前途与荣耀

刚刚过去的一周,发生了很多事。我们的心潮亦随新闻而起伏,时而痛心,时而愤怒,时而感动。这些事也让我们看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

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