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唐:存石之“天趣”,赋石之“雅趣”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11月23日,“岭上烟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克唐制砚制铭展”(上图)在山东博物馆开幕。展出作品共计301件(套),其中砚台151件(套)、拓片150件。
发扬石之“天趣”
刘克唐兼修书画、篆刻,善治铭文,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此次展出的均为刘克唐从艺近50年来的代表性制砚作品、题跋作品拓片,其中砚石主要为端石、歙石、徐公石、红丝石、紫丝石等20多个品种,呈现出鲜明的鲁派砚风。刘克唐说,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制砚”。
那些搜集各种名石制成的砚台,有自然天趣,又富文化内涵,正是他艺术人生的生动写照。
在刘克唐眼里,那些尚未打磨雕刻的石头,如同蒙尘的珍珠,细心呵护,与石头交流,得其天趣,领会其质性,神随艺逐,就能拂去尘埃,令其情意灵动,焕发出灿烂光彩。
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一件名为“金星石玉龙对砚”。据刘克唐介绍,这件作品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原材料是产于费县的金星石,自己的制砚生涯也正是从这块石头开始的。当时,这块带色金星石一分为二剖开后,最为惊奇的是一对红山玉龙的纹彩出现在眼前,所以未过多雕刻,仅在两石上刻出日、月、水池等小景而已。如今看来,这件作品天然赋彩,更显情致悠长。
刘克唐的作品,从全国各地搜集名石制成,其中包括红丝石、徐公石、歙石、端石、淄石、紫金石、田横石、紫丝石、龟石、尼山石、洮河石、石城石、贺兰山石、薛南山石、燕子石、松花石、赭石、易水石、湖南溪石、菊花石、灵璧石等。但无论什么石头,刘克唐首先注意存其天趣,由此形成“天人合一”“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
有一块石头,非圆非方,不甚规整,然而石纹凸凹颇似山势之层峦叠嶂。刘克唐看后,猛然发觉极像家乡的一处风景“鹰愁峰”,石形堪称“天工造化”,于是以这块石头为原料,制成一方“徐公石鹰愁峰砚”,近看此砚,似身临峭壁悬崖边,有“此山雄峻”之感,又不免渐感“荡胸生层云”的酣畅淋漓。
有一块石头,长条形状,外貌极其普通,刘克唐取其粗朴,制成一方“汉画像砖砚”,融入汉画像石神韵,这块平常石头制作的砚台就具有了浑朴厚重之感。
还有的砚如“瓜瓞绵绵”,有的如蝴蝶,有的如鹦鹉,有的如松竹,都是依石之自然,精心琢磨而成。
刘克唐说,砚不仅仅是辅助书写的一种工具,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它不仅辅助“成书画之美”,本身就是美的。
追求意之“雅趣”
形具而神生。刘克唐制砚,主张形神兼备,重形之天然,也重神之丰满。有时再添上几句铭文作注脚,让这些作品更具“文质彬彬”之美。
刘克唐制砚“重情”,擅长刻画打动人心的情景。一方“紫丝石乡愁砚”,借石皮以寥寥数刀,勾勒出一个静谧的小山村,三五棵树,一二间屋,还有一条山间小道,砚上刻铭文“霜积秋山万树红,茅屋倚簾桂朱栊,白云天边重重累,黄叶烟深渐渐风,仿佛凉州曲声幽,吹在谁家玉笛中”,此情此景,道不尽那淡淡的乡愁。
中国著名砚学专家、天津博物馆研究员蔡鸿茹评价,刘克唐制砚,初看平淡无奇,再看可读可赏,复看回味无穷。“他的砚铭有的述事,有的品评,还有的抒发情感。风格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有的婉约,还有的豪放。正如他的砚铭‘刻出梅花刀也香’,令人逾品逾妙。”
愈品愈妙,在于这些砚能讲故事。一方“菊花石陶公砚”,让人不由自主会联想到“独爱菊”的陶渊明,追慕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迈情怀。一方“松风砚”,能让人想到苏东坡与友人夜游承天寺,感慨“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旷达自适。
在制砚中,刘克唐还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融入作品中,令观之者常思立德修身之道。
一方“端石紫琅玕砚”,以端州老坑石所制,石质细嫩,温润如玉。上刻铭文“温其如玉,直节虚心,君子之德,著作之林”,君子比德,自省自励,必当有所作为。
一方“紫金石抄手砚”,也堪称精品。紫金石,米芾品评极高,并有《紫金研帖》传世,帖中记载,苏轼曾借走米芾的紫金砚,去世前嘱其子欲以紫金砚陪葬,米芾不舍索回,此帖写道,“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根据这个故事,刘克唐以一方紫金石制砚,并刻铭文“端方廉洁,以石喻人,德必有邻,几上珍”,其意境更是引人遐想。
新闻推荐
探访日兰高铁运行的“平稳密码” 用“绣花功夫”打造0.1毫米高铁精度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本报记者杜辉升纪伟本报通讯员邢仔文日兰高铁(注:正式运行前称“鲁南高铁”...
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