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绣织成扶贫路

大众日报 2019-10-27 09:59 大字

费县城郊沂蒙大姐灵活就业基地展厅里,卞成飞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绣制的巨型荷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游客手捧荷包与卞成飞(右)合影。2018年初,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中国非遗展示活动上,卞成飞带领当地年轻人体验手绣制作。费县朱田镇崔家沟社区扶贫工厂,卞成飞教当地老人手绣针法。第八届山东文博会现场,卞成飞认真地为外国游客介绍费县手绣。卞成飞认真地指导王松举练习刺绣技法,王松举肢体残疾行走不便,但双手灵巧能做手工活儿。卞成飞与工人窦海宁一起为新设计的手绣荷包置景拍照,用作电商平台展示。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卞成飞在展厅里浏览她创作的手绣作品,激发创作灵感。□记者 卢 鹏

通讯员 高云野 报道

我在基层

“这是我们扶贫工厂里的老人一针一线手工绣的。”9月20日,第八届山东文博会现场临沂展区,身着传统服饰的卞成飞,捧着一簇心型香荷包向围观游客介绍,红色底面金黄丝线绣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字样。文博会上,卞成飞的费县手绣吸引众多游客,尤其是爱国、爱党主题图案的香荷包,成为在朋友圈等自媒体上出镜率很高的“网红作品”。

而在500里外,沂蒙山区扶贫工厂、灵活就业基地里正在做手绣的乡亲们,也用手机看到卞成飞发回的有关文博会的镜头,备受鼓舞。“俺们绣的荷包,城里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费县朱田镇崔家沟村87岁的李以英说,现在她是年龄最大的费县手绣工人,一天能绣四五片普通荷包绣片,拿到40元左右的收入。不久前,孙女考上大学,李以英拿出1万元的“奖金”,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不出门不出院,看着孩子做着饭,一天能挣几十块。”目前,依托费县手绣,卞成飞运营5处扶贫工厂、灵活就业基地,共有300多名农村妇女实现就业,手巧的年轻妇女,除去家务时间,在家做手绣,一天能收入60至80元。

作为第五代费县手绣的传承人,受家庭影响,卞成飞自幼喜爱手绣、剪纸等传统技艺,后来她考入临沂艺术学校学习美术,毕业后当过老师、做过公司策划,对手绣越来越痴迷,经常做到凌晨两三点钟也不困。

2009年,卞成飞在丈夫支持下,创业做费县手绣,利用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做销售,渐渐打开局面后,卞成飞觉得,传承推广费县手绣,不能只靠一己之力。在农村长大的卞成飞看到,许多留守妇女心灵手巧,但是只能在家干家务、带孩子,收入很少。

全社会扶贫工作的开展给卞成飞的手绣推广提供了平台和机遇。2013年,卞成飞开始租厂房,发动熟识的乡亲做手绣。2015年,卞成飞的费县手绣开始进入当地的灵活就业基地和扶贫工厂。2016年有30多个贫困户跟卞成飞学做手绣,2017年15个贫困户学手绣,2018年1个贫困户……扶贫工作的深入和手绣带来的收入让手绣工人中的贫困户数量逐年减少。

“现在已知的针法有20多种。”卞成飞说,费县手绣是具有沂蒙山区地域特色的刺绣表现手法,现为临沂市市级非遗项目,正积极申报山东省省级非遗。传统的费县手绣荷包常采用牡丹、麒麟、荷花等吉祥图案,填充香料,此外,还有虎头帽、布鞋等衍生产品。

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卞成飞在保持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添加时尚元素,比如珠串、掐丝珐琅、漂亮的流苏,还设计开发出车钥匙、手机等的挂件。这让她的作品广受欢迎,在济南、上海、北京等地都有代理商,还出口到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今年7月,费县手绣赴京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山东专场新闻发布会,与众多山东非遗项目一道进行现场展览展演。

“孩子上高中住校了,我有更多的时间做手绣,现在一个月(收入)能到1500元。”9月6日,记者在位于费县城郊的沂蒙大姐灵活就业基地采访,遇上费县东蒙镇的王松举。王松举因为风湿等疾病导致肢体扭曲残疾,要靠两个板凳辅助行走,3年前,王松举开始跟卞成飞学做手绣,当天,她是专程来拜访卞成飞的。

“聋哑或行走不便的残疾人中有许多手很巧的,而且做起手绣来很专心。”卞成飞说,她给残疾人的计件工资会比普通人高两成左右。现在,像王松举这样每月都能拿到稳定收入的残疾人,在费县已有十几人。

新闻推荐

确保年内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记者李振通讯员高晖报道本报临沂10月12日讯10月11日下午至12日上午,全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

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费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