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退而不休献余晖——记费县关工委副主任、县政协原副主席魏宝玉本报记者 张萍实习生 安子逸 通讯员 刘涛

临沂日报 2017-07-17 10:51 大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怎样安度晚年,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在费县,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今年74岁,在职期间是人们公认的“老黄牛式的党员干部”,退休后积极投身全县旅游宣传、红色文化挖掘、颜真卿文化研究、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一名优秀退休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先后荣获“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临沂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临沂市五好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他就是费县关工委副主任、县政协原副主席魏宝玉。

7月14日,记者来到魏宝玉家,发现房间里的陈设很简单,几件老式的家具、几幅老人自己的书画作品,一张大大的写字台摆在客厅最明亮的位置,一份打印版《费县颜真卿研究》摆在老人的案头。魏宝玉说,这一期即将签复印了,所以这几天他一直在忙着校对修改。

耕耘不辍“老宣传”

魏宝玉是土生土长的费县人。在他看来,作为费县人,就得传承好颜真卿文化。

2004年,魏宝玉正式退休。考虑到自己长期从事颜真卿文化研究和红色资源挖掘等工作,魏宝玉主动请缨,挖掘、整理费县琅琊颜氏发祥地和颜真卿的大量史料。沿着颜真卿生活过的地方,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北京、济南等许多地方的图书室档案馆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2009年,为进一步挖掘弘扬颜真卿文化,费县决定创办《费县颜真卿研究》季刊,魏宝玉任主编。由于人手有限,魏宝玉几乎担负起了从征稿、采写到编辑、排版、校对的全部工作。2012年12月,魏宝玉的妻子在北京病倒住院,得知消息后,他心里不断地自责,但是新一期的《费县颜真卿研究》还在紧张地编印,他手上还有大量工作没有完成。“你母亲可以由你暂时照顾,我这边离不开……”魏宝玉“自私”地对儿子说。

在魏宝玉等人的努力下,《费县颜真卿研究》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性和权威性的期刊,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孜孜不倦“老关公”

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感恩教育,也是魏宝玉多年来的愿望。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魏宝玉积极邀请费县籍人民英雄孙伯启和抗大老前辈乔志学、傅泉等,为全县青少年学生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他积极参与筹建的辛锐烈士“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和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等,成为全县乃至全市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基地。

为更好地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魏宝玉硬是在68岁高龄时学会了操作电脑,建起了博客。2010年,他还主编了《费县庆祝关工委成立20周年专集》,以30篇文章和近百幅活动照片,详细介绍了费县关工委的发展历程,成为费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百科全书”。

薪火相传“老雷锋”

魏宝玉是家属院里的“名人”,从家属院的整体环境到邻居家的小困难,他总要管一管、帮一帮。每当冬天下雪,魏宝玉一定会早早起来扫雪,5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有他在,我们家属院永远是干净、温暖的!”这是街坊四邻的心声。

除了自己当“活雷锋”,魏宝玉还积极向青少年宣传雷锋精神。如今,费县多所中小学校都有他的身影,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魏雷锋爷爷”。即使偶尔到北京照顾孙子,他也不忘宣传雷锋精神。不仅主动联系孙子就读学校担任志愿者,还经常到公园、景点,向当地少年儿童宣传雷锋精神。

夕阳是美丽的,也是无私的,它在落山之前,把最后的光辉献给大地,装点江山。魏宝玉老人就像那美丽的夕阳,把光和热献给下一代事业,更像那老黄牛,在宣传费县的沃土上,在学雷锋的田野里,辛勤耕耘,播种希望,收获幸福。

新闻推荐

贪小便宜偷土豆换来行政拘留5天

6月12日上午,费县公安局新庄派出所民警巡逻至辖内某生产路时,发现在田内捡拾土豆的3人神情紧张,联想到丢失土豆的警情,民警遂上前盘问。经盘问,3人系新庄辖区某村村民,相约到田内捡拾他人遗留的土豆。...

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