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突发联想、跟风造谣“棉肉松” 青岛俩六旬大妈被拘5天肉松厂家订单降两成糕点店盼早日回正轨

山东商报 2017-05-31 18:30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刘云鹤)近日,青岛有俩女子网上看到“棉花肉松”视频,便清洗在一家糕点店买来的蛋糕,并用手机录制视频发布到微信朋友圈,宣称该店销售的蛋糕上的肉松是棉花,引发多名市民与该糕点店发生消费纠纷。目前,警方依法对两人行政拘留5日。

据了解,5月22日上午,黄女士在费县路某糕点店购买肉松蛋糕等糕点,买到糕点之后去王女士家串门。俩人联想到网上看到的“棉花肉松“视频,随即冒出一个想法,清洗蛋糕,用手机录制视频。之后两人把录制的视频发布到微信朋友圈,宣称该店销售的蛋糕上的肉松是棉花。有很多市民看到两人上传的视频之后,与该糕点店发生消费纠纷。记者了解到,后经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检验,肉松蛋糕未检验出棉花基因。

青岛市市南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取证工作,于5月27日、28日,将王某、黄某查获。两人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其行为已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警方依法对两人行政拘留5日。据了解,王女士、黄女士都是青岛本市人,今年60多岁。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应注意识别和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特别是对未经核实的信息、缺乏科学依据的信息、断章取义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不要随意转发,更不要推波助澜,故意扩散谣言,一旦触犯法律,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事件影响

“一个谣言可能毁掉一个行业”

肉松厂家订单降两成糕点店盼早日回正轨

30日下午,记者联系到了为糕点店供应肉松的厂家负责人傅先生。据傅先生介绍,目前他已经回到安徽合肥,对于此事,他认为只要相关部门能够为肉松质量和蛋糕店产品“正名”,这件事就算告一段落了,“造谣的人可能不是恶意的,只是对相关知识不了解,被网上的谣言轻易忽悠了,导致以讹传讹。”“一个谣言可能毁掉一个行业,要想消除谣言的负面影响,这不仅需要我们行业自身积极发声,科学地为自己正名,也需要权威部门及时介入,将真相公之于众。近期国内已经抓了十几个造谣者。”据傅先生介绍,目前肉松销售进入淡季,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月,除了天气原因,也与近期网络上的谣言有一定关系。“与往年同期相比,订单下降了20%。”

30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费县路的事发糕点店。对于造谣者被拘一事,店主吴先生表示:“自己的糕点店刚开始干,“棉花肉松”一事把他打了个猝不及防,“这件事影响了正常开业,但也让市民知道我们的产品有质量保证,原材料更放心,希望糕点店能够尽快步入正轨。”

此后,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山东川佳律师事务所张宝清律师,张律师介绍,恶意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是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据澎湃新闻

有图有视频就是没真相涉食品谣言你轻信了没

食品造假让人深恶痛绝,那些有图有真相甚至有视频为证的造假行为更让人深信不疑。然而,这些图像视频是不是真的呢?其实不然,有一些甚至相当不靠谱。

塑料紫菜

这个谣言现在大家都应该免疫了吧?之前说是紫菜泡了之后撕不烂,是塑料做的。

实际上这最多是紫菜长得比较老一点,但不可能是塑料做的。塑料薄膜的原料价格还是挺贵的,如果要做出紫菜的质感和外观,再加上人工成本,肯定比紫菜贵多了。再说了,你见过能吸水,能泡发的塑料吗?

塑料做大米

近日,一段“塑料大米”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一男子将一个个塑料袋放入一台机器,经过熔解、拉丝、切割等工序,最终生产出一粒粒状似米粒的白色固体。

视频配文称,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过程。业内人士称,视频中这些白色固体叫“再生白色透明塑料颗粒”,属于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

其实,视频中是塑料颗粒的生产流程,只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配上字幕,摇身一变成了“塑料做大米”的谣言。其实,塑料制品与普通大米极易识别,通过简单的望、闻、煮、烧等就能辨别。另外,大米市价一般在每斤3元左右,而塑料粒的每斤成本高达十几元,商家没有造假的必要。

假鸡蛋

网上经常有新闻报道说消费者买到了假鸡蛋,有的蛋黄像橡皮一样有弹性,有的颜色异常等。实际上,这些异常鸡蛋都是真鸡蛋,有的是因为被冻过,有的是因为鸡的输卵管炎症,有的是因为鸡的饲料问题。

网上也有人声称能人造鸡蛋,还有视频为证,使用的是海藻酸钠、氯化钙等原料,连央视都信以为真。

有高校学生实践了一下,似乎真的能做出来。

但是后来有媒体记者暗访,发现这是一个骗局。目的是吸引别人去“拜师学艺”,学费不菲而且“关键技术”还保密。

人造鸡蛋根本无法实现,光鸡蛋壳就很难模仿,比如有气孔、有气室、有卵膜。网上流传的制作工艺挺复杂,一天也做不出几个,有这功夫,去搬砖不好吗?

另外,还有个视频是批量做假鸡蛋的,实际上那是恶搞的玩具,淘宝就有卖的,也比鸡蛋贵得多哦。

注胶明虾

前不久有个大妈说自己买到了注胶的皮皮虾,愤愤然地都扔掉了。实际上,这是皮皮虾的生殖腺,或者叫做虾黄,是精华部分。

还有吃螃蟹的发现打了黏糊糊的胶,半透明的那种。其实那是蟹膏,雄性生殖腺的分泌物。

之前还真有视频是给青蟹打针的,不过那是把调料打进去,然后马上上锅蒸,这样更入味。

虾蟹的生命力很脆弱,如果真的注胶打针,分分钟会死掉,商家岂不是赔本?

西瓜打针

每年夏天都会有给西瓜打针的传言,让瓜农很伤心。

通过良种选育和田间管理,咱们好不容易吃到了甜蜜多汁的西瓜,难道不好吗?

给西瓜打针有多难你试过吗?一般的针根本打不进去,里面是实心的啊。如果你用力强行打进去,也只有针头路过的地方能渗进去一点,而且瓜瓤很快就会烂掉。据《央视新闻》

如何治理

网络涉食品谣言部分背后有黑手

近日,北京召开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亮剑网络食品谣言”新闻发布会。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司司长颜江瑛发表讲话称,食品安全网络谣言带来的危害日益突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

“国家食药监总局已经建立了监测系统和谣言数据库,对于旧谣新炒可以在24小时内做出迅速反应,让正言跑在谣言的前面。”颜江瑛强调,接下来将加大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打击力度,重点运用法律手段从传播源头进行打击,同时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力度。颜江瑛透露,在“塑料紫菜”谣言上,能够看出有一个利益链条的黑手在推动。当谣言发布出来以后,当时就有发布者给福建一家紫菜的生产企业打电话,说:给我打多少多少钱,我就不传播这个信息。可见“塑料紫菜”这样是为了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而进行的谣言传播。这实际上是违法犯罪的行为。目前,被敲诈的紫菜生产企业已经向公安部门报案,公安部门已经锁定了几个可疑的犯罪嫌疑人。据《北京青年报》

万人粉丝微信号传谣一条赚上百

谈及今年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的新特点,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运营经理杨宏伟表示,网络食品安全谣言年年有,今年格外多。“以往的谣言多以‘有图有真相\’的形式体现,今年多以视频形式传播,普通网民识别更加困难。”杨宏伟说,这些视频传播者通常不露脸拍摄,不排除存在幕后黑操纵,或涉及黑色经济效益。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专家阮光锋则表示,塑料紫菜是今年最大的网络食品安全谣言之一。虽然只是一个短视频,但是造成的负面影响及误导非常大。“有业内人士告诉我,这条谣言对南方沿海城市的紫菜种植行业影响很大。”阮光锋说,一些谣言的发布者已经是团队化运作,通过发布谣言赚取流量费和广告费。有业内人士透露,拥有1万粉丝量的微信号转发一条谣言的价格为150~300元,个人转发一次可以获得5毛钱的收入。据北京时间

为您支招

如何识破网传谣言

1.大多数谣言的传播机制大同小异,避免踏入认知雷区而轻信谣言,要常对接收到的热门信息保持怀疑态度。2.特别耸人听闻、特别不可思议的,谣言可能性大。3.一眼能看出来的,一吃能吃出来的,谣言可能性大。4.便宜的东西造假,谣言可能性大。没有足够利润空间,不会铤而走险。5.朋友圈里各种本地生活类公号疯传的,其他人转给你的,谣言可能性大。6.里面写着“是中国人就转”的,“赶紧转给家人”的,“再不看就删了”的,“转发是积德行善”的,谣言可能性大。据《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推荐

第七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

女报讯5月19日,第七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在费县中华奇石城开幕,这是费县做大做强石文化产业,以石为媒撬动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先行区的重要举措。活动将从5月19日开幕持续...

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