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程”构筑城乡绿色屏障
实施环城防护林带工程。按照“沿路建绿带、沿带建绿群、沿群建精品”的思路,以外环路为骨架,采取“50米范围内常青绿化景观林带”“50至350米范围生态防护林带”“生态景观片区”三种模式,建设700米宽的环城林带,并依托沿线山体、森林、湿地等景观斑块,提升建设一批环城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形成环绕临沂城区的森林、湿地生态圈,构建环城生态屏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环城防护林带建设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生态优先、兼顾效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进行,东西南北外环各有特色,县区之间相互协调;生态景观片区建设注重规模、打造精品;树种选择上突出乡土树种的应用,突出地域特点,力求多景观、近自然。今年,重点完成外环路两侧50米范围内的常青绿化景观林带建设,通过合理配置乔、灌、花、果、彩叶树种,形成由低到高、错落有致的森林景观。50至350米范围内防护林带及生态景观片区建设于“十三五”期间完成。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全市25度以上坡耕地,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还果政策,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以栽植干果为主,水源条件好的栽植水果,立地条件差的栽植生态防护林,重点发展榛子、文冠果、皂荚、杜仲、元宝枫和油用牡丹等木本粮油作物和林下经济及果品精深加工等一体化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退耕还林还果5万亩。同时,积极引导农民通过“互联网+特色林果业”拓宽脱贫途径,探索创新“上乔下灌、林下间作”特色发展模式,重点推广“榛子+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立体组合种植方式。通过培育农家乐、林果采摘园和家庭林场等退耕还林还果后续产业,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林业体验等休闲林业,带动林农就地就业增收。
实施荒山绿化工程。在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兰陵、蒙山旅游区7个山区县,整合国家、省、市生态造林项目,通过工程造林模式,以营造生态防护林为主,立地条件好的栽植核桃等经济林,绿化、彩化荒山6万亩。加强重点生态敏感区域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推进矿区植被恢复。强化西北部山区的主体功能区定位,积极探索山区绿化发展新路子。
实施绿色通道提升工程。围绕兖石、胶新、岚兖和临枣铁路,京沪、长深、日兰、青兰、临枣高速公路,205、206、327国道,225、227、335、229、342、234、240省道及重点旅游线路等干线公路,选用高大乔木树种营造具有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林带,加快沿线道路两侧断档补植和可视范围内山体林分改造,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227公里,使全市道路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道路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协调搭配,防护功能完备的道路绿化体系,打造生态经济型“绿色长廊”。
新闻推荐
本报1月日讯(记者衣方杰通讯员吴云富)年月日中午,费县一名妇女骑电动自行车接两名男孩放学回家。经过一个路口时,她不幸被一辆转弯的商砼车撞倒在地,结果车后座上两名男孩的其中一名遭罐车碾压当场...
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