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秋故城———祝丘暧昧旧情实为外交

临沂日报 2016-12-28 00:00 大字

经:(庄公二年)秋七月,齐王姬卒。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乙酉,宋公冯卒。

传: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书,奸也。

上一年嫁到齐国的王姬,次年二月就死了,或病或伤,其死亡或有故事。

这年冬天,文姜和齐侯在禚地会晤。《春秋》不言奸,因孔子自修鲁国史,为尊者讳,此为春秋笔法,而《左传》则直书为“奸”。

文姜与齐襄公这次见面,作为鲁国的太后和齐国的国王,是一次重大事件。如何理解这一对曾经有过暧昧恋情的兄妹的接触呢?一是根据左丘明的说法,奸也,即通奸。上年秋天,王姬死了,齐襄公任性荒唐,忍不住寂寞,这边呢,年轻的寡妇想起从前的情人,于是又苟合到一起去了。

但是,这种说法未必完全公允。首先,孔子在这里没有明确说“奸”,其次,该条紧接着就是“宋公冯卒”。显然,他们的这次相会和宋公有关系。而且,这次见面是在禚地,而不是祝丘。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设想:这是一次代表齐鲁两国就讨伐宋国一事的政治会谈。如果和宋国或其他政治事务没有关系,那么,他们的见面就是因为私情。

从庄公元年之后,到庄公八年齐襄公被杀,八年中,作为寡妇的文姜见过齐襄公数次(四次),地点分别是:祝丘、防、禚地和谷。祝丘在沂河之东,防,在费县之东,两地相去不远,都是鲁地。禚,据称在济南附近之长清,而谷地,一说在济南北之平阴,一说在阳谷,前者属齐地,后者属鲁地。这些地方,都不是当时的首辅城市,因此,也可以推想,他们的见面不是政治访问,而是私情。

经:(庄公)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杨伯峻注:祝丘,鲁地,司马彪《郡国志》以当时琅琊之即丘当之,故城在今山东省临沂县之东南。

这段话有意思。首先,从前称此地不齐不鲁,现在称为“鲁地”,显然,文姜的入住,为鲁国争取到一大片合法的领土。“庄公二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这里的禚地,既没说是鲁,也没说是齐。显然,禚地的归属是没有争议的。那一年的相会,很可能也讨论过祝丘为中心的沂沭两河的归属问题,但是没有得到齐国的认可,所以《春秋左氏传》中未予特别提及。

这次不同了,书中特别注明了“鲁地”二字,显然,经过两年的外交活动,这个地方成为鲁地的事实已经获得了齐国的承认,不然,齐襄公不会答应这次访问。上一次之所以在禚地,齐襄公当时不肯到祝丘见文姜,就是因为那片膏腴之地尚未得到承认,他不肯在一片未确定归属的地方见另外一位元首(庄公的母亲,又是他的妹子和情人)。

第二,“享”,这个字说明祝丘已经建设得很好了,可以招待国家元首级的大人物了。如果一个地方很是寒酸,很难用上这个“享”字。

第三,从庄公二年到四年,只有两年时间,说明文姜主持下的祝丘扩建很有效率。

有人说,这次招待齐襄公,是文姜的旧情复燃。

但是,这只能是猜想。更准确更合理的推理,应当是:文姜安排这次会见,主要是想得到齐国对鲁国拥有沂沭两河地带的认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历史上的那次三国战争,主要是齐国有并吞此地的野心,莒国虽然也担心齐国向南向东扩张,但主要还是帮鲁国打仗的。只要齐国现在认可了沂沭两河领域为鲁地,那就是鲁国的大胜利。史料记载,这次齐侯的友好访问之后,文姜就去了莒国。如此紧密的外交活动,肯定有重大的事宜要商量,要通报,要取得一致意见。

至于兄妹之间有没有旧情复燃,事在两可之间。可能有,因为浪漫的齐国人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而且,文姜年轻,很有可能难守椒房寂寞。齐襄公虽然两年前娶了周王室那边的一位王姬,但是,那位女子不到一年就死了。至于为何而死,史料没有记载,也许是齐襄公并不喜欢她,只是拿她做了一个政治的人质,或者干脆是个幌子,都说不定。反正,王姬嫁到齐国王宫后,并不幸福,说起来也是个悲剧。

另外,桓公的丧礼办得很迟缓,极可能是文姜为了取得两河之地以告慰先夫的亡灵,以补愧疚。“公次于滑,将会郑伯”,是说齐襄公想与郑国合谋讨伐纪国。“郑伯辞以难”,是因为郑国远征位于齐国东部的纪国,劳师而不胜,所以“辞以难”,拒绝了。

到庄公四年,情况变化了。

经:(庄公四年)三月,纪伯姬卒。

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纪侯大去其国。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秋七月。

冬,公及齐人狩于禚。

以齐国为主导的对于纪国的讨伐,终于还是发生了。此举造成纪侯去国避难,因为他不肯向齐国屈服,即史书上所说的“不能下齐”,意思是不肯屈居于齐侯之下。这年夏天,“纪侯大去其国,违齐难也”。六月,齐侯葬纪国的伯姬,说明伯姬不曾离开纪国,极可能是为国捐躯了。

这一年,鲁庄公与齐人狩猎于禚地。

庄公为一国之主,不大可能和齐国的大夫士族一起打猎,之所以降尊纡贵,很可能是绥靖其母所住之地附近的政治环境,以求安全。 

新闻推荐

费城街道移风易俗入民心见实效

费县讯今年以来,费城街道以丧事简办工作为突破口,迅速打开了移风易俗的攻坚局面,各村居红白理事会普遍建立,村规民约逐渐完善,有效遏制了殡葬大操大办,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净化了农村社会风气。加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