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兰山土地整理美了乡村富了农民

临沂日报 2016-05-19 19:43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程凤果 通讯员 李霞霞 金彪)5月,走进兰山区汪沟镇解峪子村,满坡的高杆海棠起伏如波。这里的海棠绵延近万亩,汇聚了千木、天禾等21个海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10月,千木海棠基地与三峡大学签署海棠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产学研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个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海棠培育基地,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海棠种植产业集群。

很难想象,在2013年以前,这里还是个要项目没项目、要设施没设施的穷山村。这里是丘陵地,光秃秃的山岭上零星种植着花生、玉米,一年四季基本靠天吃饭。2年间,这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娇艳美丽、景色一新。这一切得益于兰山国土资源分局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

2013年,兰山国土资源分局将包括解峪子村在内的10个村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项目。项目建设总规模1013.59公顷,总投资972.17万元,新建蓄水池4座、管涵42座、泵房3座,铺设管道11.2千米,修建板桥6座、泵房5座,安装水泵5台,硬化田间道路19.6千米、生产路4.2千米。基本农业设施具备后,又通过招商引资建设海棠苗木基地。

春天,近万亩海棠花争相开放,花繁满枝,游客流连忘返;秋天,红澄澄的海棠果挂满枝头,采海棠果,品海棠茶,吃海棠煎饼。自从秃山变青山,这里处处藏着商机。解峪子村党支部书记刘迎基告诉记者,仅这个项目就为村里年增收1000万元,1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千亩海棠是兰山区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兰山区作为市中区,一直面临着资源硬约束和发展硬道理的双重压力。自 2008年以来,兰山国土资源分局把土地整理作为破解土地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农民脱贫、发家致富的路径,目前已完成了15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其中包括2个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5个市区级耕地占补平衡项目、6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2个工矿废弃地调整利用项目,整治总规模达23.78万亩,投入资金4.72亿元。项目完成后,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87万亩,新增粮食产能953.93万公斤,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指标9485.1亩。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兰山区结合“***”,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资本与农业结合、生态生活环境改善。为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兰山国土资源分局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土地整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同时,根据项目设立情况,成立了项目施工指挥部,实行集中办公,建立台账,对项目区推进情况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

“土地整理事关农民的‘钱袋子\’。我们要尽力争取国家政策,改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耕作条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兰山国土资源分局局长冯连伟说。

在整体设计上,兰山区注重规划衔接,坚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领下,合理安排生产、居住和生态用地,统筹新型社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田间道路等各项建设。像汪沟镇和方城镇的万亩海棠园、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园等依托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而成的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对道路进行了重新规划,改建、新建4米以上硬化道路累计126公里,对土地进行平整,架设农业设施电网,规划设立水利管灌、抽灌等灌溉区,使优质农田面积达90%以上。

在项目建设上,兰山区坚持高标准设计,项目区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既注重连片开发,整体推进,避免土地整理“零打碎敲”,又保持农村特色,建立规模现代农业。依托土地整理项目,兰山区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注入到农村,先后建成了万亩荷塘、万亩海棠、万亩甜茶、万亩竹柳等多个“万字头”高效农业产业园,使广大农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 

新闻推荐

市安监局复查费县危化品企业

本报6月3日讯 (记者 徐洋)根据全市安全生产“大快严”要求,今天,市安监局组织专家,会同费县安监部门开展隐患整改情况现场复查,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重大隐患整改实现闭环管理。检查组首先来...

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