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块 “手表 ”变 “人防 ”为 “技防 ”

沂蒙晚报 2015-11-03 23:04 大字

社矫人员故意杀人引发反思

2013年5月15日,费县费城街道办事处东胡家村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一对新婚夫妻被害,很快,案件告破,4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其中,本案备受关注的原因除了案件本身,还因为有两名犯罪嫌疑人仍处于社区矫正期间,系流窜至外地作案。

四名犯罪嫌疑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3人被判处死刑,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案件尘埃落定,但长期关注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费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尹德新却始终在思考:社区矫正人员该怎么管理才能保证其安全稳定。

1

曾经

GPS定位凸显传统监管问题

按照传统监管方式,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局限于与社区矫正人员谈话以及社区矫正部门的书面报告,很难全面掌握社区矫正人员入矫、劳动、教育、解矫等工作开展情况,且费县每年社区矫正人员有700余名,数量大,流动性强,社区矫正部门采取手机GPS定位监管方式,实践中容易出现“人机分离”、“定位不精准”等问题,对出现的脱管漏管等问题,检察机关无法准确掌握,致使社区矫正监督存在难题。

目前变更强制措施,仅限于缴纳保证金、提出保证等方式,对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容易出现脱管失控等现象,无法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对检察机关经羁押必要性审查,提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建议,实际中法院、公安等部门存在顾虑,往往对变更强制措施持谨慎态度,影响了变更强制措施的执行,制约了检察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取保候审、社区矫正等刑罚执行过程,公安、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但各部门办公场所不集中、信息不共享、衔接不畅通,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不能进行同步监督,存在文书移交、人员交付等监督盲区,很难做到对刑罚执行的无缝隙、全过程监督。

2

现在

一块监控手表随时随地监控

为解决刑罚执行实践中遇到的监督问题,费县检察院大胆提出建设集“学习、劳动、教育、管理、帮扶”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监督场所,并于2014年8月,向费县县委提出建设“蒙山驿站”的报告,2015年6月建设完成并启用。“蒙山驿站”由费县综治委、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司法局和社会志愿者参与入驻。设有综合协调室、刑事执行检察室、刑罚交付执行室、强制措施执行室、社区矫正办公室等18个办公室。建设公检法司刑事执行智能监督平台,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将社区矫正人员和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变更强制措施人员纳入平台管理,并统一配带电子监控手表,该电子手表通过19位军工密码技术设置,具有与人身不可分离、跟踪定位、轨迹显示、越界报警和破坏报警等功能。检察机关通过智能监督平台,对公安局、法院、司法局刑罚执行工作进行实时全过程监督,实现由“人防”到“技防”的转变,破解了脱管、漏管、失控等难题,克服了过去监督方式单一、手段落后的瓶颈。“很多可能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嫌疑人符合变更强制措施的条件,但是我们不敢放,一旦人跑了,这个案子怎么办下去?有了电子监控手表,这个问题迎刃而解。”费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副所长刘中进表示。

3

成效

监督由滞后变为同步

2015年7月22日,费县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局干警小张查看“蒙山驿站”平台信息的时候,发现一条“电量低下”的预警信息,向领导汇报后,她立即通知强制措施执行办公室刘中进副所长,刘中进第一时间联系该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要求其立刻对电子监控手表充电,不多时,该预警信息即消除。

走进蒙山驿站强制措施执行办公室、刑事执行检察办公室、刑罚交付执行办公室和社区矫正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墙上都有一面电子屏,分别是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社区矫正智能监督平台。该平台最重要的功能是“报警信息”、“实时定位”和“移动轨迹查询”。当电子监控手表遭遇人为破坏、电量低下等突发状况时,除了向预先设置的手机发送短信,在该平台“报警信息”版块会出现预警,提示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查找或抓捕措施。智能监督平台是电子监控手表强有力的配套程序,通过二者的配合使用,对人员的管控能力大大提升,脱管漏管发生率几乎为零,实现了由过去的滞后监督到同步监督的转变。 

新闻推荐

临沂城区西部板材企业燃煤锅炉整治进展情况通报

根据临沂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临沂市城区西部板材企业燃煤锅炉3599台,限期全部实现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改造。截至2015年12月20日,已完成整治1497台,未完成整治2102台。其中:兰山区锅炉总数2439...

费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