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家文化单耳带流素陶盉

民族日报 2019-10-11 09:26 大字

《礼记·明堂位》记载:“灌尊,夏后氏以鸡夷(鸡彝)。”鸡彝是陶鬶,因为鬶常为雄鸡状而命名。鸡彝又指盉,盉是陶鬶的另一种变体发展。与爵相比,它更多地保持了鬶昂首高鸣的雄鸡状。陶盉是夏文化陶器群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被认为是传世文献中夏代礼器“鸡彝”,壶形封顶陶盉是夏文化与齐家文化共同的文化特征。下面我们来鉴赏一件州博物馆收藏的齐家文化单耳带流素陶盉。

这件齐家文化壶形半封顶陶盉,俗称“象鼻盉”或“兽首盉”,是1976年由康乐县文物普查组从康乐县连麓乡征收,属国家二级文物。其通高25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6.3厘米,腹径26厘米,重0.591千克,造型别致,器型轻雅。质地为泥质橙红陶,器型是高领、束腰、溜肩、鼓腹,下腹部微内收,平底,口腹间饰一大耳,大耳较宽。口为敞口,但加了盖,成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象鼻式短管状流,后半部分是圆角桃心近似半圆形的口,呈半封顶式。这件陶盉通体素面,没有任何装饰纹饰,显得简单大气,可贵的是制作精细,造型精巧,器表打磨细腻,极具艺术感。

陶盉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齐家、大汶口、马家浜、良渚、龙山文化遗址均有出土。盉的发音同“和”,有调和、融合的意思。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盉,调味也。”从字形上讲,它的上半部分的“禾”指粮食,下半部分的“皿”指容器。盉的意思就是把“粮食精”放在容器里调和一下,是盛酒、调酒器。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商周时期,青铜盉盛行,盉又多与盘同出,因而盉也是沃盥用具。(华小燕)

新闻推荐

康乐为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本报康乐讯(通讯员马晓春)今年以来,针对农村无职党员党的意识不强、主体意识不够、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康乐县把无职党员设...

康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康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