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彪:把中国拉面拉到约旦的康乐小伙

民族日报 2019-09-19 09:28 大字

“我的梦想是在每个阿拉伯国家都能开一家兰州牛肉拉面馆!”这是在约旦开中国餐厅的康乐小伙马占彪的梦想。

现年29岁的马占彪,出生于临夏州康乐县流川乡甘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2009年,高中毕业时,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一段时间比较迷惘,后来到广河县外语职业学校学习阿拉伯语。2013年毕业后,通过朋友的帮助进入约旦大学,实现了自己的留学梦。约旦大学是约旦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建立于1962年,有18个学院,学生3.8万人,外籍学生约占12%,马占彪在约旦大学学习法律专业。据有关资料显示,约旦国土面积为8.9万平方公里,人均GDP4248美元。自2010年以来,中约双边贸易合作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约旦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商品进口来源国。目前,在约旦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有200多人。

俗话说:理想很完美,现实很骨感。约旦天气炎热干燥,常年高温,沙漠占国土面积80%以上。这里物价高得吓人,1约旦第纳尔约等于10元人民币。对于一个刚刚出国的留学生来说,虽然有家里人的支持,但每天都要考虑如何解决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了头等大事。

来到约旦的第二年,马占彪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开始到旅游公司做兼职翻译工作,虽然起早贪黑、工资也很少,但他很欣慰,自己挣钱了,可以减轻家里人的负担。“从2015年开始,我当过司机,也为阿拉伯人翻译过简单的资料。为了减轻家里人的负担,为了完成学业,这些工作我都努力去干。”马占彪说。

2017年,本科毕业后,马占彪因找不到工作而失业。他看到在约旦中国人虽不太多,但旅游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中国人到该地旅游的越来越多,而中国餐厅很少,很难吃到正宗的中国餐,尤其是中国拉面。

后来他和朋友商量,开一家兰州牛肉拉面馆。但他们两人对于餐饮行业一无所知。马占彪回忆说:“开拉面馆之前,我们以为这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只要找个房子,从国内带两名厨师过来,就可以当老板,然后坐等收钱。但是,现实比理想残酷的多,从计划到开业,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首先,我们是学生,都没有钱,只好到处借,东借西凑,最后借了一些钱。接着开始找铺面,临街的铺面,房租很贵,最后以每年12万元人民币的租金,在约旦大学门口租到了一个层级高度不到2米的60平方米的二层楼。为了节约成本,我们自己砸墙、砌墙、刷油漆,经过十几天的辛勤劳动,总算将拉面馆弄得差不多。后经一个月时间才找到了厨师,办理完各种手续,一个名叫‘中国餐厅’的中餐馆在约旦大学门口开始营业了。”

中国餐厅一开业生意就特别火爆,马占彪和朋友既当服务员,又当采购员。每天早上9时上班,晚上10时下班,虽然每天都很累,但餐厅是他们的希望,因此,虽然很累但很快乐。目前,餐厅已营业两年时间了,每年营业额150万元人民币左右,利润约50万元人民币。

谈到他在国外的创业经历时,他说:“我是农民出身,能够在国外圆上大学的梦,我感到很幸运。毕业后在约旦创业,这都是‘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看到许多外国朋友到餐厅通过饮食了解中国文化,我感到很欣慰。”

谈及从临夏走出国门进行创业的建议时,他真诚地提出了三条忠告:首先对各种困难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简单地认为在阿拉伯国家赚钱容易,同时,对办理各种繁琐手续,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国内一天能够办完的手续,国外也许要十天半月。还有各种手续费用高昂,时间观念淡薄等等……

其次,中国饮食的绝大多数调料、拉面配料都需要从国内带,开餐厅之前必须要解决如何把国内调料带到国外的问题。

第三,在国外中国厨师非常难找,且不稳定,其家中一有事情,就必须停业,因此一定要准备几名预备厨师。

马占彪走出国门,以美食文化为桥梁,将中华饮食文化传承创新,抒写着“一带一路”上的精彩故事。

新闻推荐

“彩虹益路”助农民工子女圆梦大学

本报讯(记者北梦原通讯员王东坡)接过沉甸甸的助学金,拿着新款手机和爱心阅读卡,来自甘肃康乐农民工家庭的高考状元马海玉,终于...

康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康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