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多元背景下形成的保安族文化

兰州晚报 2010-09-27 19:27 大字

保安族有自己的语言,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支,比较接近于东乡语、土族语,它们的很多常用词汇基本相同。由于保安族与汉族、回族人民在历史上有着长期交往的密切关系,所以保安语中,不仅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而且在语音和语法上也受到了汉语的影响。大多数保安族人兼通汉语,并以汉语文作为社会交往的工具。

保安族的口承语言主要是以口头文学为主要形式,以保安语为载体进行口耳相传的,是保安族群众进行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形式。长期以来,保安人将前辈们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运用共同使用的语言,借助想象和幻想,或改编、或补充、或模拟创作为神话、故事、歌谣等,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影响和渗透,形成了浓厚的多元民族文化色彩。

语言是群际交流的重要工具,由于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导致了不同民族,乃至相同民族的不同区域之间的语言具有差异性。比如汉语系的方言是由于历史上汉族不断向南方和西南西北迁徙,各个地域之间交通不便,联系较少,各个区域所接触的少数民族不同,语言的发展速度也不同,因而导致出现了今日众多的汉语方言片区。

有专家认为,汉语言虽然有众多的官话区和方言片区的区分,但汉语的元音和辅音基本上都是稳定的,而保安族因为在历史上与汉族、回族人民有着长期的交往,这种交往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保安语26个辅音中有多达5个辅音不稳定。

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文化局研究人员介绍,在语法方面,保安语也有着和汉语言迥异的结构:名词、代词、数词和在句子里名物化的形容词以及形动词有格的范畴谓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可以单独构成句子。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多在中心语前,数量词做定语也可以在中心语后。在词汇方面,保安语从汉语和东乡语、土族语中吸收的借词多,而从自身派生的词汇较少。

文学成就

民族语言是彰显一个民族特色的重要元素,而民族信仰则是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安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属嘎的林耶教派,并且信仰这个教派的保安人又分为两类:大多数人信奉嘎的林耶教派的老教派,也就是花寺派,少数保安人信奉嘎的林耶教派的新教。宗教是保安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并对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都产生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和语言的发展变化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阶层的不断出现和旧阶层的不断分化,作为上层建筑的宗教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据有关专家介绍,伊斯兰教在保安族地区主要有两个门宦(教派分支):崖头门宦和高赵家门宦,都属于嘎的林耶教派。其中,信奉“虎非耶”和“嘎的林耶”的教义、教律的崖头门宦除了被保安人信仰外,还被撒拉族和回族等民族的人民所信仰。

语言和宗教、历史是形成文学的重要因素。保安族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语言、丰富的宗教信仰,再加上和汉、回民族的长久交往,使保安族的民间文学在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显得别具一格。解放前,保安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和文献资料,但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神话故事、笑话、传说、格言、谚语等在民间流行都很广。

《神马》是保安族内广泛流传的一则神话传说,叙述了保安族人民很久以前,在一匹神马的庇护下,过着“粮食装满仓、牛羊满山坡、花果四季香”的幸福生活。后来因一财主利欲熏心,将神马射中,致使泉水中断山乡。三个壮实小伙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劳动重建了家园。这则故事表现了保安族人民对贪得无厌的地主阶级的憎恨和为了过上幸福生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坚定信念。

“花儿”与舞蹈

保安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也是一个喜欢唱歌跳舞的民族。不同曲调的“花儿”和“宴席曲”是保安人感悟生活、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带有蒙古族舞蹈特色,同时又融合了汉、回、土族等民族舞蹈特色的保安舞蹈则是保安人乐观、豪迈、热情、开朗民族性格的艺术化展现。

保安族的民歌丰富多彩,主要有“花儿”和“宴席曲”等,其中“花儿”是主要形式。

触景生情,即兴而歌是保安人的拿手好戏。保安族的“花儿”有“保安令”、“大眼睛令”、“拔青稞令”、“哎西干散令”等,大部分是四句和六句式的,结构上大同小异。每首歌词一般以六句式为多,也有八句、六句、九句、十二句以至四十八句的,是由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着民族融合历史的保安人多才多艺,在演唱时除用汉语外,衬词、借词中往往也用本民族语言以及撒拉语、藏语等语言演唱。高亢嘹亮,自由奔放,并带有颤音的保安花儿婉转动听,优美异常。“花儿”是保安族青年男女倾吐爱情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比兴鲜明自由,感情真挚动人,充分表现了保安族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建立纯洁真挚和坚贞不渝的爱情的美好愿望。保安人也曾用“花儿”做武器,解放前,保安族人民不堪蒋介石、马步芸保团的黑暗统治,将心中的不满用“花儿”歌词唱出来,揭露和控诉统治阶级的罪恶。

“宴席曲”是保安人在娶亲的时候唱的曲子,节奏强劲,曲调优美,演唱时边舞边唱,具有节日的喜庆色彩。保安族的宴席曲融合了回族宴席曲的特点,只有唱词和舞蹈动作。其内容大致可分为散曲、叙事曲、说唱曲等。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保安族的舞蹈是在集合蒙古族、藏族、汉族、回族等民族舞蹈的众多长处的基础上,又增加和发展了民族特色,使得保安舞蹈形成了节奏明快、舞步轻盈的独特风格。保安舞蹈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扇子舞》、《斗来舞》、《保安腰刀舞》、《克依卡哈德舞》收割舞等。其中扇子舞,是在吸收汉族扇子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舞蹈,舞者皆为男子,手中执扇,以手腕敏捷的抖动结合大臂的摆创做出花样。整体效果潇洒刚健,舞台动作繁复华丽。

口承语言文化

保安族人民世代毗邻黄河而居,与聚居区内的东乡、撒拉、回、汉、羌等各族人民共同生产劳动,除了在风俗习惯上互相融合接近之外,在文化上也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因此,在一些保安族聚居区内的民间舞蹈中,集各民族之特点于一身,兼收并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风格。总之一句话,保安族浓厚的多元民族文化色彩是保安族与汉回羌等民族接近的地理和文化血缘因素促成的。

保安族的口承语言主要是以口头文学为主要形式,以保安语为载体进行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和有文字记载的文学相比,具有不固定性和变异性,是伴随着保安族群众的生产劳动、宗教和其他民族活动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是保安人进行文教娱乐的重要形式,

“保安人的神话故事不是一成不变的。”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保安人将前人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运用共同使用的语言,借助想象和幻想,加以自己的理解,运用改编、补充、模拟创作等方式将其变为新的神话、故事、歌谣等。 

保安族口头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类别复杂、形式多样的特性。它们的表现形式都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现实状况,融合浪漫和现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与领域,反映出保安人在不同社会时期的愿望、要求和理想。

保安族口头文学中比较受群众欢迎的的主要有神话、传说、民间小故事、宴席曲、花儿、谚语等内容,这些内容大多都是从不同的历史故事和宗教故事中取材,然后融合聚居区内各个民族的神话内容和套路改编补充而来的。比如保安族早期流传的神话《人祖阿旦·哈娲的故事》,就是根据伊斯兰教经典中的故事,吸收聚居区汉、藏等民族神话中的内容而模拟改编的。

新闻推荐

一类地区为1200元/月

本报讯从4月1日起,甘肃省将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甘肃省四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较原标准分别增加220元、200元、180元、160元,其中包括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

积石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积石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