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工精深化潜力巨大 ——临夏州玉米秸秆饲草化利用面面观(三)

民族日报 2016-12-12 00:00 大字

 

广河县在饲草料加工利用方面狠下工夫,在提高牛羊饲养质量上大做文章,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逐年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使其成为牛羊养殖业发展的强大支撑,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子。全县玉米秸秆总量.6万吨,目前已完成玉米秸秆加工饲料.万吨,种植、养殖生产成为该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月1日,记者来到广河县水泉乡闫子村4社农民马福成的家,据了解,他饲养着多头肉牛、多只绵羊,使用的是青贮全株玉米饲料,每年光就养殖方面的收入十分可观。凭着多年的养殖经验,马福成还摸索出一种“土”办法,将青贮饲草采用分层薄膜覆土压实,提高了饲草的保鲜度和适口性。“发酵后的青贮玉米草带着酸甜的味道,牛羊喜欢吃,在草料上拌上玉米面,架子牛身上的肉长得更快。”马福成道出了他的养殖经验。

 

闫子村党支部书记马忠义告诉记者,全村亩玉米种植,%使用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不受天气影响的年份,玉米年均单产斤至斤,秸秆经过青贮、黄贮加工,农民留作养殖饲草料自用,家家户户通过养殖增加了经济收入。现在,闫子村肉牛养殖户有户,育肥肉牛多头,养羊近多只。如今采用联户集中养殖的方法,饲养人畜分离,从节能降耗、生态环境、畜牧防疫等方面来看,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步发展。

 

同样是玉米秸秆经过加工后的饲料产品,青贮全株、青贮、黄贮、微生物贮,在营养价值方面却有着很大的阶梯差,具体表现在牛羊养殖收益环节,明显有着不一样的效果。根据州农牧局提供的实验测算结果及对农户产出比的估算,记者得到了明确的结论:优质的青贮全株玉米饲料,称得上是牛羊养殖的一道“营养大餐”。

 

玉米种植现在深受干旱山区农民的青睐。记者从州农牧局提供的数据了解到,全州玉米种植面积历年来浮动不大,规模与往年基本持平,但在玉米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方面高低不一,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受传统种植模式影响,二是受天气季节因素影响。多数农户将收获玉米棒子后的秸秆进行青贮、黄贮,饲养时再配合投喂玉米粉精料。这“一先一后”的饲养方式,貌似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实际上却有着很大差别。首先青贮、黄贮玉米秸秆生产、玉米粉碎加工过程,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所需的生产成本明显比青贮全株玉米饲草生产加工的成本高出许多。

 

面对玉米价格持续低迷的市场行情,临夏州农民种植玉米的热情不减反增,其中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畜牧养殖业。玉米和玉米秸秆无论青贮全株还是青贮、黄贮、揉丝打包、玉米粉碎加工,最终都进入牛羊养殖环节的粗饲料和精饲料。

 

记者在采访调查时发现,对全株玉米加工青贮饲料,部分村民心存顾虑,思想认识上存在“浪费粮食”的误区。然而换一种角度看,让农牧有机结合,实现了同步发展,提高饲料品质,让农牧业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这才是目的。

 

实践证明,玉米秸秆饲草化加工生产的蓬勃兴起,连接的是临夏州牛羊养殖基地的规模化。如何进一步提高种植、养殖经济效益,推广玉米全株青贮饲草化技术,让农牧互补、融合发展,显得尤为关键。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率的高与低,不仅直接决定着农民的种植收益,也决定着牧业养殖的收益。

 

以广河县南部山区旱作农业为例,走“种养”结合之路,培育壮大草食畜牧业,延伸旱作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是该县着力培育的“五大支柱产业”、“三大富民产业”之一。(转3版)

新闻推荐

广河县传承创新做大做强齐家文化品牌 热烈祝贺2016中国·广河·齐家文化也华夏文明国际论坛隆重举办

寻宝、鉴宝走进齐家故里——广河2016年10月13日——15日,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论坛将在广河县隆重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

广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