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洋芋闯荡大市场
天气转暖,东乡县农民在窖里贮存了一冬的洋芋陆续走向市场,迎来了今年的第二次销售旺季。洋芋通过县上产业品牌市场化运作,源源不断销往外地市场,成为群众的一条脱贫致富门路,助农增收效益明显。
4月17日,在东乡县汪集乡洋芋市场内,拉运洋芋的农用车来来往往。
76岁的东乡县风山乡岭村5社农民马二洒,坐着儿子驾驶的农用车,从10公里外的家里拉来了满满一车洋芋,在收购点地磅上过秤——有2000多公斤。马二洒一边数着卖洋芋的1600元钱,一边告诉我们,他家的洋芋,大概还有1万多公斤,因为去年行情不好,一直放在窖里。马二洒家有5口人,有10亩山旱地,往年4亩多地种洋芋,能卖1万多元。今年开春,马二洒的小儿子去了新疆打工,种地人手不够,他打算种2亩洋芋,其余的地种玉米。现在洋芋收购价每公斤0.8元,他想留下家里够吃的部分,把剩余的洋芋卖掉。“洋芋要赶快出窖,不然到了四五月份,洋芋发芽后,就不值钱了。”马二洒说。
洋芋是东乡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全年的生活用度很大一部分依赖洋芋种植。尽管今年洋芋市场价格跟往年相比总体偏低,但是东乡县汪集乡洋芋市场上,洋芋销售的景象还是一如既往地火热。
汪集乡洋芋收购点上,在10多位妇女忙碌分拣装运洋芋的身影中,记者见到了汪集乡友谊马铃薯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则乃白。见到记者,马则乃白连忙站起身用手拍打衣服上的土说:“群众把洋芋交到市场,我们在这收购,现在市场价格总体偏低,虽然有这么多洋芋等着出售,但是群众大老远送来的洋芋,我们不收怎么办?总不能让他们找不到市场,洋芋一直放在窖里头!”
人称“阿姑”的马则乃白,担当着农民连接市场的中介人,在东乡县搞洋芋购销已有26年。她于7年前创办的东乡县汪集乡友谊马铃薯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35名农民社员,每年以12万吨的洋芋购销量在东乡县站稳脚跟,让高原特产“萨尔塔”牌东乡洋芋远销到长沙、广州、成都、北京等地,合作社跻身于全州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她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东乡洋芋购销大户。
“洋芋市场一天一个价,合作社购销洋芋肯定会有赚有赔,但我们也得收!”马则乃白语出惊人。“哪里的价格好,我们就把洋芋发往哪。群众把家里洋芋拉来,过完秤交给我们,拿上钱走了,而我们的销售工作其实才算刚刚开始。”只上过两年小学、粗识字的马则乃白,心里头竟装着这样一本“生意经”。
通过在各地建立的购销网络,及时掌握国内市场信息,运用营销策略,应对高低起伏的市场,在历经一次次摸爬滚打后,马则乃白对市场有了清晰地把脉,自信满满地把发展眼光落在洋芋品牌潜力的发掘上,借力“萨尔塔”洋芋品牌效力,用诚信经营,托起群众增收致富梦。
眼下,正值东乡洋芋购销旺季,友谊马铃薯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给前来交售洋芋的农民现金结付,想方设法提高购销量,尽力满足农民增收的愿望。正是靠着多年来诚信经营信誉口碑,汪集附近的车家湾、那勒寺川等乡镇的农民都愿意把自家的洋芋送到汪集市场来。目前,马则乃白积极争取县乡的支持,依托汪集乡洋芋市场,要建一座仓储5万吨规模的冷库,采用先进冷藏保鲜技术,让东乡洋芋实现全年购销与外运。
新闻推荐
“蚕豆”式投票“菜单”式扶贫——东乡县汪集乡沙黑池村参与式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自实施参与式扶贫工作以来,东乡县汪集乡加大产业富农、基础设施建设等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激发了贫困群众自身发展动力,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正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沙黑池村是东乡县最贫困、最偏僻...
东乡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乡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