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榜”评出好环境
■本报记者 蒋红帅
12月1日,冬日暖阳普照大地。在阳谷县七级镇大崔村村内主要街道上,几十名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前几天的人居环境综合评比,俺们村因为露天下水道脏乱有异味丢了分,上了‘黑榜’。咱不能让一个坑绊倒两次。这不,趁着农闲,大伙儿用砖把下水道砌平整,上面再盖上盖板,既干净又好看。把村里的环境整治好,俺们村争取下次上‘红榜’!”大崔村党支部书记翟纪排将羽绒服顺手搭在身后的小树上,加入到抬盖板的队伍中。
翟纪排口中的“红黑榜”,是七级镇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而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
为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七级镇探索推出了“红黑榜”制度。镇党委、政府组建了由镇干部、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评比小组,不定期对全镇所有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打分,评比项目包括农村道路保洁、沟塘及路边排水沟的清理、残垣断壁拆除、农村厕所改造等与农村环境有关的多个方面。
七级镇党委书记申春青介绍:“卫生好的上‘红榜’,卫生差的上‘黑榜’,褒扬先进,鞭策后进。两榜评选搭建起环境整治的比拼‘舞台’,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今,全镇已形成你追我赶建设美丽家园的新局面。”
上榜不是目的,治理才是关键。
对发现问题的村庄,七级镇推行“乡镇党委政府+包村干部+村党支部”的网格化帮包管理模式,镇村干部带头整治,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点面结合,齐抓共管。该镇广泛发动群众共同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丽家园,让村民认识到自己既是环境整治的最大受益者,更是环境整治的责任人。
“希望每个村都不上‘黑榜’,全上‘红榜’。大家齐心耕好农村环境治理‘责任田’,无限延长生态宜居‘保质期’,从而为乡村振兴擦亮底色、增强底气。”申春青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鞠圣娇“刘主任,您好!我们本想去聊城专程感谢急诊科团队,但因为疫情原因,无法前往,还请您理解。再次感谢大家的帮助...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