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肥,蔬菜大县告别尾菜困扰 引入模式、政府补贴,阳谷全县推广发酵沤肥

农村大众报 2020-09-24 15:02 大字

蔬菜在收获时,多多少少都会去掉一些不可食用的部分,称之为“尾菜”。尾菜被当作废弃物扔在沟沿路边,自然腐烂、滋生蚊虫,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蔬菜种植大县。现在,在专家指导下,蔬菜大县阳谷在全县推广三种模式利用尾菜沤肥,目前基本覆盖了50万亩蔬菜种植区。经过发酵后的尾菜变废为肥,还田再利用,困扰该县多年的尾菜污染问题有望彻底解决。

尾菜进池发酵

不仅省工还能沤肥

年近70岁的赵文来是阳谷县寿张镇周庄村村民,种植蔬菜30多年了。如今,他成立了华丰诚信农场,经营着86亩土地13个大棚,主要种植黄瓜、香瓜、西红柿等。

9月中旬,农场内的大棚黄瓜收获已接近尾声,发菜区一片忙碌,翠绿的黄瓜被打包发往各地。而走进黄瓜种植大棚,则是另一番景象,黄瓜秧枯黄,已无生机。“这些枯黄的黄瓜秧也属于尾菜。”赵文来一边介绍着,一边有点难为情地坦言,以前大棚没有尾菜发酵沤肥池的时候,这些黄瓜秧都是用车拉出去,扔到路边沟里。

如今,农场里每个大棚都建有沤肥池,赵文来再也舍不得扔掉这些“宝贝”了。他将黄瓜秧扔进池子,然后撒上一层专用的腐熟菌剂,最后盖上塑料膜,“高温下,用不了两周,尾菜就能变成有机肥。”

赵文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先他家一个4亩多地的大棚,处理黄瓜秧时,需要雇4个人忙活一天,工钱就要近千元。如今,池子是县里补贴建的,腐熟菌剂也是县里免费发的,不仅省钱还获得了有机肥料。

同样受益于尾菜发酵沤肥池的,还有阳谷县张秋镇小闫楼村的晟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理事长孙德行介绍,韭菜分为春韭和冬韭,养根时头一茬割下来的需要全部扔掉,这些韭菜就成了尾菜。“100多亩韭菜,尾菜一茬就能产十几吨,以前就是扔到路边沟里。”

如今合作社在地头建起了大型尾菜发酵沤肥池,韭菜尾菜有了好出路。而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施用到蔬菜地里,不但可以杀死有害病菌,还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有机肥使用多了,化肥使用少了,韭菜的品质也提高了。”望着这一畦畦郁郁葱葱的韭菜,孙德行说。

专家支招

政府出钱推广

记者了解到,阳谷县作为鲁西南蔬菜生产大县,蔬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50万亩,每年产生的各类尾菜有近10万吨。“之前大量的尾菜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随意被堆放在田间地头、路边、沟渠内。”阳谷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陈希亮介绍道,尾菜腐烂变质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不同程度地影响道路通行、河道畅通。

为了彻底解决尾菜污染的问题,2019年7月2日,阳谷县邀请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院长刘宗超等9位专家及其技术团队前来支招。在专家的指导下,最终决定使用沤肥法,推广三种模式:沤肥池发酵制肥、简易堆沤肥、集中收集处理式沤肥。

政府补贴推广建设尾菜发酵沤肥池,一个标准大棚(种植面积1.5亩左右),建设一个容积4.6立方米的沤肥池,先建后补,一个补贴2000元。另外,阳谷县统一招标采购尾菜处理专用腐熟菌剂,免费发给菜农。如今在该县村村有台账,建了多少个沤肥池,补贴了多少钱,发放了多少袋腐熟菌剂,一目了然。

截至目前,阳谷全县采购的8800袋腐熟菌剂全部发放到菜农手中,沤肥池发酵制肥,加上简易堆沤肥、集中收集处理式沤肥,基本解决了全县尾菜的污染问题。

尾菜产生时间跨度大

需要长效机制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尾菜处理后期还会面临着各种困难。

陈希亮分析道,这项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蔬菜茬口一年四季都会出现,每天都有尾菜产生。“产生时间上的不统一,意味着不能仅仅靠一场推广活动就能解决,需要长效机制作为保障。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扶持引导要持久,毕竟培养菜农尾菜处理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陈希亮说。

在推广中,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先后制定了《阳谷县蔬菜尾菜无害化综合处理利用管理办法》《阳谷县蔬菜尾菜无害化综合处理利用项目实施方案》《尾菜发酵沤肥池原因、方法及操作流程》等,借此建立起有标准、有制度、有监督、有管理的长效尾菜处理机制。

陈希亮说,尾菜也是一种资源,之前处理方式不对才被当作废弃物,方法找对了,就可以变废为肥,实现农业内循环。

新闻推荐

维尔康三阳猪肉抽检不合格

商报济南消息日前,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0年第23期食品不合格情况通告,检出不合格样品20批次,涉及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