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土炕情宋海平

东昌时讯 2019-07-23 09:00 大字

儿时土炕的温暖,炕坯的味道也与我们渐行渐远。可我总是想起老家的土炕,想起土炕给我带来的美好时光!山东聊城宋海平

每当回老家看到矮矮的土炕,一种暖暖的感觉总会油然而生。土炕,在烟熏火燎中升腾着情感温度,在寒冬腊月中驱赶着寂寞寒冷。老家的土炕是儿时温暖的港湾,是幸福的源泉。每每想起,阵阵暖流涌上心头。

土炕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历史的见证。在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要想度过寒冷的冬季,每家每户都要盘一个土炕。记忆中的土炕有大有小。大炕高七十多公分,宽一米多,长两米有余,内部有三个空隙通道。小炕高五十多公分,长不足两米,宽不足一米,炕内有两个空隙通道。制作土炕的原材料是用土坯砌成的。盘炕时要把土坯垂直立放,直到达到一定的高度,在最顶部把土坯横放,最后用泥巴把缝隙逐一抹平、抹严,做到光滑平整,没有凹凸。土炕的最外层的边沿用青砖砌好。因为青砖坚固耐磨,这样更能体现土炕的美观和质量。与土炕相连的——供热源,是在外面做饭用的锅灶。做饭时,柴火的烟气通过锅灶进入炕的内部,在炕的通道慢慢分散。由于炕密封严实,排烟路线畅通,烟气就不会在屋内散发呛人。土炕的热度也会慢慢升温。土炕内的余烟通过与炕相连的烟囱通过房顶排到房外,炊烟袅袅,慢慢升腾扩散。暮色时分的村庄在烟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美若仙境。放学回家的孩子和劳累一天的大人们,闻着青烟的味道,夹杂着粗茶淡饭的清香,惬意而温馨。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受生活条件所限,土炕上面摊铺的多是麦秸或者草扇子作为睡垫子,尽管麦秸和草扇子粗糙、杂乱,卫生也不达标,但这样躺下休息时会很松软舒服。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麦秸和草扇子渐渐被毛毡子和棉褥子所代替。农历三、四月份是赶制土坯的最佳时机,因春季气候宜人,温度适宜,少有狂风暴雨,容易晾晒。拖坯原材料用黄土、碱土皆可。别小看拖坯,制作起来可是个苦活、累活、技术活。记忆中,父母在拖坯时先把泥土用筛子多次过滤,去掉小石块、木屑等杂质,直到土质变得松软、干净为止。然后把土堆成一个小丘,在中间空出位置往里注水,水和泥土反复用劲搅拌混合均匀,做到稀稠恰当合适为止。

拖坯的坯模是用四个木板订制而成的。木板两长、两短,长的有五十公分,短的三十公分,把四个木板连接好,用钉子四处订上,最后和木板底座连接,订到严实合缝。脱坯时需要三个人操作才能完成的又快又好。父亲负责坯模,自家叔叔负责杵起泥土放入坯模,父亲用瓦刀奋力向坯模四下摊匀,然后用瓦刀慢慢平稳抹平,最后用一根细而硬滑的铁丝在坯模内部边沿重重划拉一下,露出缝隙,然后搬起坯模向地面重重扣下,“哐”的一声发出回响,一个土坯就完成了。这样的动作重复多次,一天下来能拖一百多个,足够盘一个大炕的用量。

土坯经过一两天的晾晒,变的板结成型,这时需要把它们一个个垂直立放、爆晒半个多月才能完全干燥、僵硬,直至没有一点水分。然后一一收起,放到干燥通风处静等派用。

为了保障土炕的安全坚固,它的使用期限一般只用一年。拆炕多在来年的立夏节气进行,要赶在麦收之前。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的熏烤,土坯变得乌黑板硬。父母在砸土坯时,高高轮起榔头,对准炕坯重重夯下,瞬间土坯裂开,灰尘四散,浓浓的独特的烟熏味道在整个小院飘荡,父母的汗水混合着土坯的灰尘,滴滴哒哒落入坯土。那时候,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未出五伏的坤哥,一看到谁家拆炕,就喜欢闻土坯的味道,赖着别人家不走,坐在土坯附近,瞪大眼镜认真观望,往往趁着大人不注意,抓起一块坯坷垃放到嘴里,有滋有味的品尝,那喜悦的心情仿佛是在咀嚼着可口的美食。大人见到坤哥这怪异的举止,多次批评规劝都无济于事,一度怀疑坤哥得了不治之症。

打碎的坯土是农作物上等的好肥料,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磷、氮、钙、钾、氮……等到麦收过后,种植的玉米长出苗了,把坯土洒入玉米地里,玉米苗变得乌黑浓绿,发了疯的狂长,秋季结的穗子又大又瓷实。

老家的土炕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情感,它充分发挥着它的作用。“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吃豆粒或者爆米花,“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母亲提前把豆子用五香盐水腌制好,控干水分,放在油锅里烹炸,特别的焦脆、酥香。为了能让在外地求学的哥哥也能品尝到美味,母亲把豆粒用布袋装好,把口扎紧,放到炕上,用被子盖严,借用炕的温暖,多日不会潮湿霉变。等到哥哥们放暑假回到家,还能吃到不失营养又满口脆香的豆粒。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到青黄不接的季节,就很难吃上新鲜的蔬菜,为了补充蔬菜的空缺,母亲一到秋季就会为我们饲酱豆(酱豆又叫豆豉)。把煮熟的豆子和白面掺匀放在土炕上,借助土炕的温度不到半月酱豆就生成了,闻之有点淡淡的酸腐味道。把它晒干变得僵硬,和切成小块的冬瓜或者西瓜皮、白菜一起放入菜坛,里面再放入盐、八蕉、花椒、姜丝,闷到半个多月,清新美味可口的酱豆菜就做成了。一坛酱豆菜,足够一家人吃上多半年的。儿时的我每到冬季,就特别留恋土炕的温暖。天一亮母亲就做早饭,开锅煮好的地瓜块,母亲提前给我盛上一碗,我在被窝里尽情享用。地瓜的甘甜、土炕的温暖,在整个冬季都让我幸福满满。

难忘的是有一年的冬季,北风呼啸,气温骤降,鹅毛大雪瞬间铺天盖地翩然而至。前去阳谷县城办事的表姐,回来时正赶上了这极端天气,当来到我家门口时体力严重透支,全身冻得瑟瑟发抖,整个人被大雪包围,俨然变成了雪人。父母见状,立马把表姐搀扶到家中,给她掸掉身上的雪花,扶她躺在土炕上,然后沏上一碗红糖水让表姐慢慢喝下,驱湿散寒。炕上的温暖加上红糖水的营养供给,不多时表姐就面色红润,有了精神,恢复了体力。父母对表姐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让表姐至今都激动万分,每每说起都热泪盈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老家的土炕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那三垧土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说法再也听不到了。久居城市的人们很难再见到家乡的土炕,高大上的席梦思床、沙发床、罗汉床一一出现,电褥子、空调、电热器,这些取暖设施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取暖方式。农作物的土产肥料也被高产旺盛的化学肥料所代替。儿时土炕的温暖,炕坯的味道也与我们渐行渐远。可我总是想起老家的土炕,想起土炕给我带来的美好时光!

新闻推荐

阳谷一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被最高检收为典型案例

□记者肖会通讯员王希玉报道本报阳谷讯近日,阳谷县人民检察院诉阳谷县林业局不作为公益诉讼案被最高...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